这个时节,防治痛风做好这几点!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健康南京  发布时间:2023-04-24  查看次数:42



 

420日是世界高尿酸日,正好遇上今年的谷雨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也意味着谷雨之后,我们即将进入夏季。常说雨水生百谷,至此时节,柳絮漫天,杨花飘飞,百谷茁壮,万物灵动。谷雨节气处于春夏之交,其前后气温回升快,雨量开始增加,早晚温差仍然大。谷雨注意养生,打好健康基础,才能迎来一个健康的夏季。

 

保暖

早晚温差大,春捂仍有必要

 

谷雨前后,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是这个时候天气多变,早晚的温差较大,过早减衣容易被寒气所伤,出现感冒。所以,春捂依然有必要的,特别是早晚和春游的时候,多备一件衣服以备不时之需,按照实际温度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护肤

带好“装备”防过敏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到郊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但是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而言,谷雨前后花粉、柳絮和梧桐毛毛较多,又需要防皮肤过敏等。

 

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杨柳树、梧桐树繁茂的地方。另外,一般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是飞絮的高发时段,过敏体质的人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尽可能选择杨柳絮比较少的早晨、晚上或是雨后外出。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口罩、太阳镜和帽子,必要时戴上丝巾,全副“武装”出门。如果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严重,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卸湿

按摩食疗防湿邪

 

雨生百谷,这时节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一般来说,谷雨之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潮湿的环境,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症状。保健养生方面可以试试穴位按摩和食疗药膳。

 

按揉曲池清热利湿。屈肘时,肘弯横纹尽头处就是曲池穴。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此穴,每次13分钟,每日12次,可以起到清热利湿、增强脾功能的作用。

 

薏仁冬瓜汤健脾祛湿。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冬瓜味甘性凉,能润肺生津、清胃热、利小便、消除水肿。两者搭配,不但健脾祛湿,还有助于美容养颜。

 

品茶

养心除烦防抑郁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这个时候茶树的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得这个时候的茶叶喝起来滋味鲜活,香气宜人。

 

谷雨茶有较好的利尿除湿功效,所以谷雨时节如果连续遇到阴雨的天气,不妨喝些谷雨茶来保健养生。

 

专家提醒,谷雨茶虽好,饮用也必须适量,切忌贪多贪浓。正常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每天45杯为宜。茶水以淡为好。喜欢喝浓茶的人,每天以喝12杯中等浓茶为佳。饮茶过多,体内水分过多会增加心、肾负担。体质虚寒的人不宜多饮有清热功效的绿茶。浓茶会使大脑过分兴奋,心跳加快,导致尿频、失眠等。泡茶以沸水冲泡为宜。温水泡茶浸出有益化学成分不如沸水泡茶充分,但饮用时,以温茶为宜,不宜喝过热、烫嘴的茶,否则会对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强刺激,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黏膜病变。也不宜喝冷茶和冲泡过久茶,因为冷茶对身体有寒滞、聚痰等副作用。冲泡太长时间或是过夜的茶有效成分会大为降低,茶水中有害微生物会增多。

 

五个时间最好少喝茶:1.空腹时忌喝茶,否则会因为绿茶的寒性伤及脾胃,容易“茶醉”;2.饭前、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因为饭前饮茶会冲淡胃酸,使饮食无味,还会影响消化器官的吸收功能;3.饭后立即饮茶,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等发生凝固作用,影响对蛋白质、铁元素的吸收;4.不宜用茶水服药,因为茶中的鞣酸会与许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影响药效;5.酒后不宜喝浓茶,无助于解酒,只会伤肾损心。

 


 

吃“笋”

春天菜王,美味营养

 

谷雨节气前后,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于是品尝春笋的最佳时节又到了。春笋被誉为“春天菜王”,它与莴笋等笋类一道,以脆嫩甘鲜、爽口清新、味道鲜美、食之不腻等特色而受到人们青睐。而且春笋食法很多,素有“荤素百搭”的盛誉。

 

竹笋护肠排毒素。中医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总称为六腑。竹笋入菜可达到通便护肠的作用,如果大肠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毒和修复,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毒素不但会让皮肤长斑,甚至还会增加患肠癌的几率。

 

肠道中的大肠杆菌能把竹笋纤维素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还能与肠道中胆固醇代谢产物胆酸合成不能被吸收的复合废弃物排出体外,有助于肠道健康,但是肠炎患者及肠胃虚弱的人不适合。

 


 

痛风成为“第四高”

“亚临床痛风”更值得警惕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在正常嘌呤饮食条件下,如果不在同一天检查,只要有两次血尿酸水平大于420umol/L则为高尿酸血症,如果尿酸在关节等部位沉积则可能诱发痛风。为了让大家都能记得“尿酸大于420umol/L就是高尿酸血症”这样一个诊断标准,医疗界倡议将每年420日定为“全民关注痛风日”。《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逐步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痛风总体患病率为1.1%。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越来越年轻化,且男性多于女性。痛风如反复发作且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造成关节永久性损害。另外,长期的高尿酸血症还可诱发、加重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导致痛风性肾病,甚至发展成尿毒症。绝大多数患者在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选择服用止痛药治疗,在关节炎缓解后就未再诊治;或者盲目迷信偏方、特效药、国外药,导致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亚临床痛风这一新概念,值得大家重视。临床上发现,很多高尿酸血症患者就诊前是无症状的,但是通过检查会发现,关节及周围组织可出现尿酸盐晶体沉积甚至骨侵蚀现象,这提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该指南指出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如影像学检查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可诊断为亚临床痛风,并启动相应的治疗。这提示我们对于长期持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应提高重视程度,使他们早期接受治疗,避免不良预后。

 

防治痛风

守好三道“关”

 

预防痛风要守好三道“关口”,即做好三个级别的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措施:针对易发痛风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预防对象是有痛风家族史的直系亲属,体力活动少、嗜酒、营养过剩和肥胖者,以及体检发现血尿酸偏高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对于这部分易患人群,需要改善其生活、饮食习惯、持续监测尿酸水平。中医认为,多食海鲜及肉类等肥甘之味易碍脾,易生痰生湿,郁久化火,湿热蕴于体内,遇外因触发,湿热下流,发为痛风。正如俗语有云:“鱼生火,肉生痰,粗茶淡饭保平安。”防治痛风,饮食当忌肥甘厚味,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吃油炸及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二级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痛风的患者做到早诊断,并及时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化的治疗,以防止其病情加重及发生并发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尽量避免不良预后的发生。

 

三级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积极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控制并发症,救治患者已经受损的器官和组织,尽量延长其寿命,以及器官功能的应用。

 


 

来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责任编辑:岳超

审核:汪小磊

发布:孙凯莉

 

来源:健康南京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UzuN91jKVKUA73dQl8X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