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非典”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星光  发布时间:2003-05-08  查看次数:1596

 
 
  面对“非典”疫情,一时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但是过分的紧张和恐慌,易造成生活无序、社会功能失调。因为情绪具有传染性,成人恐慌更会给儿童心理带来压力,对其当前的生活和学习有消极影响,且对今后人格健康发展极其有害。

  从生理学上讲,心理过度紧张会加速体内激素分泌,短期内耗费身体内大量能量,造成体内激素分泌失衡,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削弱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长此以往,身体就会逐渐失去免疫能力,同时自我治愈能力也会下降,染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为了防范“非典”在中小学生中蔓延,教育部门已经采取停课的必要措施,致使城区内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家中待学。但是,学生在家中的安全问题也应加以防范,不可顾此失彼。由首都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少工委联合推出的《星光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非典”时期儿童的安全健康防护措施。

  婴幼儿如何防“非典”?

  家人外出回来接触婴儿之前一定要换衣服,认真洗手,抱婴儿前要戴上口罩。婴幼儿主要是在家里活动,保持通风很重要,在通风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暖,晚上气温比较低,要避免孩子着凉。

    “非典”时期,成人如何照顾孩子?

  “非典”流行,给广市民生活造成诸多变化。变化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平衡,失去平衡将会造成心理紧张。成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多数能够正确接受变化,合理调节情绪。但是儿童因其生活阅历、情感调节、认识水平、沟通能力相对低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接受和适应,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和焦虑。其表现为:自信心降低、行为退缩、无助感、对成人过分依赖、肌肉紧张、呼吸急促、做恶梦、情绪波动等。此时成人应特别注意,尽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娱乐,多爱抚孩子,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恐惧,并给予理解、解释、建议孩子多与同学、好友联络,转移注意力。

  针对目前特殊形势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理波动,家长们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保持正常心态,尽可能不改变原有的生活秩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不确定的传言;发现孩子一些不卫生的习惯不要大声训斥,应耐心示范,如已被隔离或熟识的人不幸染上“非典”,要平静地进行说明等。

  孩子发烧是“非典”的症状吗?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高烧(38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请拨电话120,急救中心会上门检查,千万不要自己去医院。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春夏之交,是各种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儿童容易感染的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脑、腮腺炎、麻疹、猩红热等。它们的传播途径与“非典”相似,都是通过呼吸道由飞沫、用具、食品、手等传播的。许多儿童接种各种疫苗,疫苗也可能引起轻微发热,春天也容易引起感冒和包括喘、咳嗽在内的其他呼吸道疾病,所以一旦孩子有发烧等症状,不必惊慌,应打个电话给医生询问病情。

  如何在家里正确消毒?

  消毒用品都是有毒的,所以在家里消毒一定要按照产品的说明书的要求去做。因为消毒液的浓度都是有要求的,浓度不够达不到消毒的效果,而浓度高了要损害健康。因为消毒液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即使长期消毒也不会损害健康。消毒后一定要通风。如果现在买不到消毒液,用流动水仔细洗手也能冲走细菌。

   例如,用过氧乙酸消毒的时候,人必须离开那个环境,消毒以后要通风半小时,人才能进入这个环境,用过氧乙酸做物体表面或地面的擦拭,对人体危害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