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状病毒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3-05-11  查看次数:2083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问答》一书介绍,冠状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人群中普遍存在冠状病毒抗体,成年人高于儿童。各国报道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不同,我国人群以往冠状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在30%至60%,前苏联的抗体阳性率则在53%至97%。

    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

    冠状病毒直径为80~160nm,为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因形似王冠而得名。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多形性,表面的棒状突起长约20nm,外面有脂质双层膜。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感染多发于冬春季。冠状病毒感染可造成上呼吸道疾患、肺炎、腹泻等,人类和动物感染率很高,但严重疾病的暴发迄今未见报道。至少有4株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OC43株在成人中能引起发热、胰腺炎、心包炎等。一般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在人和动物中的感染率很高,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两种类型,人体中一般存在冠状病毒抗体,成年人高于儿童。分离出冠状病毒并不能说明其为致病病原体,必须诱导出与非典型肺炎完全相似的症状和表现,方可说明其作为病原体的可能性。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秋季和初春季节为感染高峰期,也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主要病毒之一。它可引起新生和婴幼儿腹泻。其潜伏为2~5天。典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呈流涕、周身不适等感冒症状,也可引起高热、寒颤、呕吐等,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无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