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体病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3-06-14  查看次数:1775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民间俗称“打谷黄”、“稻瘟病”,是洪涝受灾地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流行于6~10月,收稻或洪水、大雨后。

    钩端螺旋体在水中生存的期限,根据水温、酸碱度、盐的含量与污染情况而定,一般为12小时至8个月。钩端螺旋体可感染老鼠、猪、牛、犬、蛙等,被感染的动物从尿中排出病原体,污染池塘、稻田、水沟等,因暴雨、洪水的冲刷使病原体到处扩散。当人与疫水接触时,病菌经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发生感染,也可因直接喝被污染的水或吃被污染的食物而发病。

    本病的潜伏期为4~19天,平均10天左右。发病的早期主要有寒热(发烧、头痛)、酸痛(关节痛、肌肉痛)、全身乏力等三大症状和眼红(眼睛充血)、腿痛(尤其是小腿肌肉痛)、淋巴结肿大三大体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黄疸出血型、伤寒流感型、脑膜脑炎型、肺出血型和肾功能衰竭型,症状轻重相差悬殊,轻者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重者可有黄疸、出血、出血性肺炎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

    对本病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的原则。早期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输液防止过多过快。治疗主要使用青霉素,辅以解热、镇痛、强心、止血等。

    钩体病的预防:

    ⒈水灾地区如过去有钩体病流行,该地人群和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接受钩体疫苗的预防接种,第一次皮下注射1毫升,7天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剂量为2毫升。没有疫苗的地区需要下水者,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120万单位/日,连续2~3天。

    ⒉下水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可穿长统靴和戴胶皮手套,或扎裤腿,减少皮肤损伤;也可涂皮肤防护剂如樟子油、10%苯甲酸二丁酯松节油和1%石炭酸凡士林等;每次下水前涂一次。禁止儿童在可疑的河沟或池塘中玩水或游泳。

    ⒊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被鼠尿和畜尿污染而导致病菌经口侵入。

    ⒋在流行区做好病猪治疗和外来猪的检疫工作。

    ⒌秋收季节,力争放干田水再下田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