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高强与WHO传染病执行主任David Heymann博士进行会谈,简要讨论了中国SARS的监控情况。与会者还有中国卫生部疾控司司长齐小秋,以及WHO驻中国代表Henk Bekedam博士。
这是中国高层领导和WHO官员自SARS爆发以来的首次联合新闻发布会。
会后WHO官员评估了中国几个省市的数据和统计结果,阐述了WHO所关心的问题,同时得到了坦诚和详细的回答。
Heymann博士对中国与WHO的合作表示感谢,并将中国现行的SARS防控措施赞誉为“十分优秀”。他指出各级卫生部门的高度责任感和决心使得中国大陆整体疫情显著下降。
WHO此行目的是考察中国是如何快速的控制疫情的,同时鼓励官员与世界其他地区共享经验。
Heymann博士指出控制措施有效性的指标包括从发病到诊断到隔离的时间十分短,以及迅速有效的接触史追踪。这些措施能够缩短感染者将病毒传播至他人的时间,从而有利于阻断人与人接触的传播链。
其他有效措施包括主动/被动监测系统,例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的发热检测,全国范围的大众宣传及教育,数量巨多的发热门诊用以评估有可疑症状的患者。
中国各地对城市和农村的流动人口都实施了有力的措施,鼓励群众自我监测,及时发现发热情况,保证SARS病例迅速发现、隔离和治疗。
WHO所关心的问题还包括中国不具备案例复发提示作用的可承受的监测系统,WHO的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回答,国家制定的病例定义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有差异,可能导致病例数的过低报告。另一些问题是关于资料的分析和共享,这些缺陷是由于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导致的,主要关系到从省市到中央部门的信息报告。
WHO另一个关注问题是中国很大一部分的病例找不到暴露史,这导致难以追踪传播模式。北京无法追踪到SARS病例接触史的病例的百分比最近从50%增加到70%。
为预防疫情复发,WHO官员将监测能力列为首要任务。有经验表明一例新发病例特别是具有强传染性的,就有可能导致另一次疫情的大爆发。
Bekedam博士指出随着SARS疫情的缓解,中国仍然需要大力加强控制和监测系统。现有的应急系统今后还需要加大力度。他不能肯定中国现有的体系当面临疫情复发时否能够遏制住疫情。
在对中国SARS的长期发展情况的估计时,Heymann博士强调要加强初发SARS的研究。目前人类仍不了解SARS从何而来,以及它是如何感染人类的。SARS是否具有季节性,是否今年消失明年再发生也不得而知。
在没有得到SARS初发病例研究结果之前,不能预言SARS病毒是在何种情况下首先由可疑动物宿主转移至人类的,以及在近期是否将复发。
WHO在4月底对中国广东的首次访问后的报告显示了对中国缺乏SARS紧急报告系统的担忧,对政府重视程度和控制措施的不力表示质疑。
Heymann博士和WHO工作组其他成员对中国目前的SARS应对系统表示满意。WHO最近和中国卫生部联合考察了几个省,发现大众具备高度的SARS防控意识,了解症状和传播模式,以及每天两次的体温测量。
中国是SARS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去年11月中旬发现了首例SARS,同时报告病例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WHO还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保证SARS的下降趋势,还要保证监测力度,预防疫情复发。同时希望中国能将成功的防控经验与各国人士分享。
SARS的爆发显现了中国疫情监测的漏洞。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被忽视,任何传染性疾病都有可能造成爆发,这将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影响。WHO认为中国监测系统还应该更灵活、更迅速,并能应对所有新发疾病的威胁。
在这次考察中,中国的官员很重视在SARS的背景下,应对下一次流感爆发的能力。因为流感造成SARS发现和准确诊断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处理疑似病例的工作强度。
WHO将SARS防控列为工作重点。只要SARS没有彻底根除,世界就面临着每一例肺炎、每一次医院病人群体发热和呼吸道疾病可能造成的SARS疫情再次爆发的威胁。
在一次早些时候的报告中,WHO评估组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国的SARS疫情得不到控制,全球的疫情就无法得到控制。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国家要想控制SARS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效的疾病控制和报告是任何策略的最基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