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所在抗SARS药物的研究进程中,已获得多个对抗SARS有明显功效的单一化合物,并申请了10项专利。该所所长、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说,SARS科研将转向长期的常规的研究,直到人类最终找到抗SARS的有效药物。
药物所进行的抗SARS药物研究,走了两条途径:利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的SARS病毒,建立SRAS病毒感染细胞的筛选模型,开展较大规模的抗SARS病毒药物筛选;基于SARS病毒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成果,建立SARS病毒3CL蛋白水解酶的分子水平药物筛选模型,探索“从基因组到潜在药物”的药物研究新思路、新模式。
通过这两种途径,都分别找到对抗SARS有效的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展抗SARS新药研究打下了基础。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单一化合物ZZ-1,能显著保护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SARS病毒敏感细胞株)抵抗SARS病毒感染的作用,ZZ-1的作用EC50值(使50%细胞受到保护的浓度)为2—15mg/L。
而第二种途径,则利用超级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从含有几十万个化合物的数据库中筛选出数百个候选化合物,并发现了数个具有高活性的化合物。有一个5-羟色氨受体拮抗剂(DDDC-AS-001)具有明显的细胞水平对抗SARS病毒感染、保护细胞的作用,其EC50值小于10mg/L,抗SARS病毒活性是甘草甜素的20倍,是利巴韦林的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