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影响有多大 恢复时间需多久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3-07-01  查看次数:1038


    2003年7月1日 
  1、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即期的,波及的面较广、恢复期较长
  从4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疫情警告后,境外旅游全面陷入困境,境内旅游收入锐减。进入5月份,境内外旅游都陷入停顿状态。从6月下旬开始,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境内旅游开始恢复。预计经过3个月的恢复期,到9月份境内旅游能够达到去年同期或略高的水平,而境外旅游预计要到明年年初才能全面恢复。由于旅游业的关联性较强,旅游业收入的减少会直接对交通运输、餐饮、商业、娱乐等服务行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些行业的恢复也会受到旅游业恢复进程的制约。
  2、疫情对交通客运市场的影响和恢复时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民航客运从3月份开始已有所下降,4月份客运量同比下降25.7%,5月份航班班次继续减少,客运量同比下降77.9%。据测算,仅4至5月份,民航客运业就损失120亿元左右。6月中上旬以来,国内客运航线开始回升,达到去年同期的50%左右,航班数已经恢复到73%,但国际航线和港澳航线受境外旅游人数的影响,客流量约为上年同期的25%至30%。预计第三、第四季度客运量逐步达到正常业务的80%和90%,全年民航业的损失将在210亿元左右。
  据测算,4至5月份铁路客运收入损失32亿元左右。随着学生返校、农民工回流和全国疫情的解除,预计6至8月份将快速恢复,9月份以后有望全面恢复或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长。
  4月份公路客运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2%,增幅比一季度分别下降11.5和12.9个百分点。公路客运量由于以中短途运输为主,总体看,疫情对公路客运量的影响比对航空和铁路的影响要小得多,预计7至8月份可全面恢复。
  疫情对货运市场的影响较小,并且主要表现在公路货运市场上。民航和铁路货运量同比还有小幅增长。水上货运由于与对外贸易存在着依存关系,疫情对外贸的滞后影响必将影响水上运输,这一影响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显现。
  3、疫情对商业、餐饮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集中"上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4.3%,增幅比上月下降3.4个百分点,增幅之低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没有过的。疫情对商业和餐饮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太原等重点疫区的中心城市,并且主要集中在从4月下旬到5月下旬的一个月内。总体看,7至8月份将是北京市商业的全面恢复期,9月份有望恢复正常,并在第四季度开始呈现增长。其他地区的情况要明显好于北京市的情况。
  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比商业严重。5月份以来,中国饭店业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城市的调查显示,餐饮业营业额下降80%以上。从5月下旬到6月中上旬,餐饮业营业额逐步回升,到6月底基本达到上年同期的水平。但是,在重点疫区,有相当部分中小型餐饮业因熬不过这一个月的"寒冬"而倒闭。
  4、重点疫区的建筑项目工期拖后,房地产市场销售不畅
  由于我国建筑工人中,农民工占绝对比重。疫情发生后,由于过度恐慌,部分农民工返乡,加之材料供应受阻以及一些职能部门办公速度的放慢,使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据调查,疫情大约影响工程进度2个月左右。
  从4月下旬到5月下旬,由于房展会被迫推迟,电话营销成为房地产市场推广的主要方式,新楼盘受到明显影响或延期推出,房地产市场的营销陷入停顿。疫情的发生还将对住宅的设计产生较大影响,住户更加重视住宅的通风性和健康性,这种理念也将影响到二手房市场的销售。房地产市场销售减少,新开工和部分在建工程进度被延迟,加大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加之央行近期推出的房贷新政策,将加剧开发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数量将经历一个较大的调整。
  5、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增速和外贸盈余将出现"双下降"
  疫情的爆发使一系列计划中的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活动被迫取消或推迟,这将对近期我国利用外资以及出口产生不利影响。预计引进外资增速将比去年明显放慢,全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将在600亿美元左右。
  疫情对我国产品出口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一些进口商以疫情为由对我国纺织品、农副产品的出口设置技术壁垒。二是订单转移。一些进口商停止从包括我国在内的疫情发生国签订名牌服装进口加工合同,而转向墨西哥、印度等国。三是因疫情影响,新订单被推迟。四是出口成本增加。此外,出口退税的严重滞压也造成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出口后劲明显不足。今年我国贸易出口增速会出现明显下降。预计这种影响会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显现出来。预计下半年出口压力会非常大,增幅可能回落至10%,贸易盈余也会比上年明显下降。
  6、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短期失业人数增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有总量方面的问题,又有结构性问题,疫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断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见面机会、一些单位推迟用人计划。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但经济快速增长并未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就业弹性呈现下降趋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一些对技能和知识要求较低的社会服务领域,吸纳的就业人员主要以城镇下岗人员和农民工为主。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出现低龄化倾向。
  自主灵活就业是近年来就业增长的一个主要渠道,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吸纳的对象主要是城镇下岗人员和农民工,这对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受疫情的影响,这些部门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临时关闭,一些临时工被辞退。按照前面的分析,如果这些行业在第三季度能够全面恢复,大部分企业能够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就业水平,那么短期失业的增加也就会转化为收入的下降。
  7、城镇职工收入增长小幅下降,农民净现金收入可能会减少
  放假、减薪、裁员已成为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应对疫情的主要措施。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疫情使北京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卫生等四大行业薪酬锐减。从全国看,农村居民净现金收入将比北京地区的农民下降的幅度更大,甚至总量上会明显减少。农民收入减少,受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一是外出务工收入减少。二是农产品特别鲜活农产品价格下跌。三是农产品出口受阻。四是今年农村地区耗损大批人力防疫,影响了粮食生产。五是一些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户,因国内货物运输不畅影响产品的及时销售,因此而遭受损失。
  综合国内外机构和专家的预测,非典对全年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约为1个百分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