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看美国如何防御SARS疫情

来源:每日科技快讯  作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黄建始  发布时间:2003-07-29  查看次数:1769

    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例不明原因的非典型肺炎,到2003年6月24日WHO宣布摘掉北京SARS疫区帽子,SARS在地球上已经肆虐了221天。221天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然而,这221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将会是相当长久的。

    SARS在今春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蔓延,东西半球无一幸免。作为东西半球上的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美国,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冲击,一个是重灾区,一个基本上平安无事。分析两个国家的反应和后果,人们可以看到很大的反差。比较SARS流行早期的外在环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负责卫生官员采取的是掩盖疫情、大事化小的做法,而美国卫生官员则是高度重视,小题大做。 美国之所以在SARS来犯,“敌情”未明的情况下能够预见到SARS的严重性,与他们经历了惨痛的“9·1l事件”以及随之发生的炭疽危机有很大的关系。“911”后,美国痛中思危,警钟常鸣,以反生物恐怖的名义,投入大量资源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正是反生物恐怖的准备,使美国人认识到国家健康安全无小事。正是已经加强的公共卫生系统提供了应对SARS的防御网。美国应战SARS采取了下列措施:

   1. 时刻准备着,立足美国,关注全球。
   从2月中旬开始,美国CDC就一直关注中国广州的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情况,作好各种准备。

   2. 应对SARS高效率:
   3月12日WHO发出全球预警信息后,美国国内尽管当时并没有任何可疑的SARS病例,但是因为加拿大出现了可疑病例,美国CDC在2天之内,即3月14日,就启动了国家应急中心。这个中心是“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思处理炭疽危机中发现指挥系统不是很有效,花费了约710万美元建立的。

   3. 细致务实,具体措施迅速到位:
   3月15日美国就向全国各地医院和临床人员发出SARS预警。反观我们当时的情况,北京许多医院的临床医师在病人来到时还不知道我们国内有SARS流行,措手不及,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医院内感染。而美国则是一开始就向全国医务人员通报。一有情况,医务人员马上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美国CDC也向州卫生厅的官员们详细通报全球SARS情况,并且马上开始调查可能接触过SARS病人的经过美国的旅游人员的患病情况。该机构还为去东南亚旅游的人员或从疫情国返回的乘客发放SARS预警卡。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全国性发放的旅游健康卡片中使用中文简体字、中文繁体字和越南文。发放时非常有针对性,头一个月就发了50多万份。另一个具体措施是为地方卫生局、医疗机构、临床人员提供监测和确认潜在SARS病人的指南。比如说怎么采集标本、如果病人来了应该怎么处理等。因为美国为反生物恐怖,已经准备了若干年,所以他们能够在一二天时间里把这些指南都拿出来。其中SARS的许多预防处理措施与结核病、炭疽病的防护措施大同小异。美国还向WHO派出8名科学家(至今已派出30多人)。科研人员也马上开始分析标本、寻找病因。所有措施均在CDC网站上公布。

   4. 及时授权,很少行政干预:
   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专门签署行政命令,赋予公共卫生机构对SARS和相关疾病隔离检疫的权力。为了做好危机沟通,保证信息透明,他们的网站经常更新,而且每天都要向媒体通报病情进展。

   5. 在科研战略上,美国采取的是流行病学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病因及药物研究齐头并进的办法。
   3月底,美国己掌握所有曾在香港京华宾馆广州刘教授曾居住此处,并将SARS传入香港——编者注住过并回到美国的100多人名单和地址。几个调查组分别追踪了2月18~22日曾在香港京华旅馆住宿并回国的人员。详细询问每个人的流行病接触史,取血样并追踪观察。所有调查研究都制定有标准程序,利用网络交流并随时根据反馈作出调整。美国从2月份就开始了病原学研究,12天就绘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图,目前正在筛选测试2000多种药物。 总之,美国先进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使其能在突然来临的SARS面前,有能力迅速采取以上措施,沉着应战。即使不能将美国能够逃过SARS浩劫的原因完全归功于这个体系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果断行动,至少该体系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