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之疾病预防知识系列(二)―――日光性皮炎

来源:南医公卫网  作者:夏薇  发布时间:2003-10-27  查看次数:2281

  进入七月份以来,人们还在为全国上下取得抗洪救灾的逐步胜利而欢欣鼓舞时,江南大部分地区于七月中旬又陆续进入高温少雨的酷暑天气,据气象专家介绍,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汉水流域和华南等地35-38℃的高温天气将持续二周以上,江南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可达39- 41℃;尽管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近来江淮、江南大部仍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南方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台风频频袭来,携带滚滚热浪的副热带高压,在长江中下游长时间徘徊,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蒸笼”,而且由于南京今年的梅雨季节较往年延迟,很有可能和“秋老虎”一起向人们发威。那么在这样日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天气中,应该注意哪些疾病的预防呢?本系列知识讲座为您一一解答。

本篇主要介绍太阳照射引起的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的别称:晒斑、日光红斑、日光水肿、日晒伤等。

日光性皮炎的病因:日光性皮炎是由太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所致的皮肤急性炎症。中波紫外线波长为290-320纳米(nm),它也是导致皮肤癌的罪魁祸首之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损伤皮肤角质细胞,促使炎性介质释放造成真皮小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可使细胞中的脱氧核醣核酸变性,因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日光性皮炎的表现:日光性皮炎常出现在暴露在外的双前臂,早期有局部热或灼热感,衣物与之接触时有不适感,继而皮肤出现红斑、水肿,严重的还可以有水疱、大疱和糜烂,自觉瘙痒和烧灼痛。轻者红斑于1~2日逐渐消退,遗留浅表脱屑和色素沉着;弥漫性水肿伴皮肤绷紧样肿胀常持续数天,继之糠秕样脱屑,严重者并有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以及寒战、发热、恶心和心动过速,甚至中暑,休克等全身症状,需一周左右恢复。夏季10时至14时在日光下曝晒最易发生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的预防:关键的问题是防晒,特别是入夏初期的防晒。

1)  外出时将身体的暴露部位涂些防晒霜或遮光剂, 如10%氧化锌霜、5%二氧化肽霜、5%对氨基苯甲酸酊、二羟基丙酮霜等。市售防晒霜也可选用,一般包装盒上标有防晒因子SPF值(SPF=防晒剂防护皮肤的最小红斑量/未被防晒剂防护皮肤的最小红斑量),说明该防晒剂防晒时效的长与短,代表了一定的防晒能力。SPF值最低应为2-6,高强为12-20,一般用15就足够了。SPF值越高,产生过敏的几率也越大,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2)  其它防护措施,包括遮阳伞或戴遮阳帽,穿长袖衣、长简裤,着浅色服装等。

3)经常参加户外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始时间不要太长,选择早晚阳光不太强的时候,逐渐延长时间,长期坚持会慢慢收到效果。

4)  出现日光性皮炎的早期症状,除注意避免日晒外,可用3%硼酸水冷湿敷,或外用2.5%消炎痛溶液,也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去炎松等以减轻局部症状。全身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补尔敏、赛庚啶、氯雷他定等,严重病人可口服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用药应依据临床医师的医嘱。

在下期中我们将继续介绍夏季常见病-空调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