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国CIO年会医疗卫生信息化分论坛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3-11-25  查看次数:1046

   2003年11月29日,2003中国CIO年会暨中国IT财富年会将在北京嘉里中心开幕。这个汇集中国各行业定级CIO和CEO的年度盛会,全面梳理了中国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带给业界人士以崭新的发展视野。

  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的2003中国CIO年会,从教育与金融、电子政务、军队、医卫、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分别探讨了我国信息化的状况与发展思路,力图勾勒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全景蓝图。在以“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革命”为主题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分论坛,围绕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需求?如何克服现有种种弊端,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如何及时应用IT新技术、新方案,低投入高产出地推进医卫信息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医卫信息化触发百亿元商机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来没有如此急迫地被社会各界关注和期待。2003年上半年非典的爆发,突显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系统建设的薄弱环节,这不仅严重影响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公众安全,更直接关系到党的16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以及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进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或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这次论坛吸引了60余名各界代表,包括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卫生部信息中心、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广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领导,以及全国各大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等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的顶级CIO和医疗卫生领域科研院所信息化专家;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逐步升温也吸引了IT设备厂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关注,来自企业的代表也迫切希望利用信息技术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服务。

  在卫生部不久前颁布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指出,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如下五大问题:疫情报告、疾病监测时效性差;卫生信息网络覆盖面小;医疗救治信息及指挥不灵;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以及缺乏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差等。

  为此,今年9月份,卫生部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在包括医疗救治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据卫生部规划财务司透露,在资金安排上,中央财政将拿出57个亿,地方财政或利用银行贷款安排57个亿,来建设突发卫生事件体系建设。中央投入的57亿元专项资金中,95%用于西部和中部各省、区、市新建卫生建设,其余5%用于东部山东、福建等省的部分经济困难市县。此外,由国家卫生部牵头,我国已经在2003年下半年投资30亿元人民币,启动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公共卫生突发疫情应急通信网络。预计2004年1月1日投入使用。

  在此次分论坛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的金水高教授发表题为“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监测系统建设”的演讲,介绍了这一系统建设的现状,让与会人士进一步了解到国家在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上的进展。根据《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我国将逐步建立构建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等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触角将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并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由此带来的中央和地方投资数目惊人,一直不温不火的公共卫生信息建设开始升温。

  其实,除了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的升温,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再逐步增加。据计世咨询的调查,2002年,医院信息化的投资增长幅度为20.3%,2003年的增长幅度更快,有望达到32%。国家其他相关部门也增加了对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投入,比如科技部对远程医疗系统给予了很大支持,有关电子病历的政策和技术研究课题也在进行。

  信息化投入的升温给IT厂商带来新机遇。医卫信息化,这一在外行人看来有点偏的论坛能够吸引到众多IT厂商的追捧就不误奇怪了。

  医院信息化重在临床应用

  我国卫生部自1995年即已启动卫生行业信息化工作——“金卫”工程,至今在全行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并在一系列重大网络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根据2002年卫生部对国内6921家医院进行的调查,其中有2179家建设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占31%。从地区分布看,华东地区医院建设HIS比例接近80%,西北地区不足20%。从医院信息化内涵看,85%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但有10%的医院已开始探索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有业内人士称,我国大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据乐观估计,国内HIS市场还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医保系统联机需求,使HIS成为医院“生活必需品”,极大地刺激了HIS的发展。此外,医院也加深了对HIS重要意义的理解,相关投入也会增加。

  目前中国每年的医疗卫生行业服务消费总额约6000亿元人民币,并且仍在以不低于13%的速率逐年递增。有专家分析,如果每年信息化投资能够占到医院年投资预算的1%,即可形成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行业信息化大市场。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上,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对医卫行业的调查,近两年,医院信息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开始逐步升级和完善HIS系统,还有一部分医院已开始把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作为重点。但在临床信息系统方面,无论是门诊医生工作站、图像存取(PACS),还是检验信息系统(LIS),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管理信息系统走向临床信息系统——我们还任重道远。

  应该看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一方面存在普遍滞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另一方面“着重硬件轻软件”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造成国内HIS厂商陷入了HIS维护的泥潭。医院信息化良性发展

  但长期以来医院信息化投资缺乏补偿机制影响了医院信息化的迅速和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医院作为国营单位,医疗服务的价格是被国家严格控制的。医院为实现信息化所作的任何投入,均不可能从病人身上得到补偿,必须自掏腰包。这使医院最高决策者对信息化缺乏热情。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在题为“医院信息化良性发展模式探索”的演讲中指出,缺乏投资补偿机制是影响医院信息化迅速、强劲、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最难以逾越的障碍。来自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的宁义主任也介绍了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

  此次论坛还得到了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China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中华医院管理协会医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无论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还是医院的管理与临床信息系统,都直接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活。在我们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之时,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建设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期待这此次论坛所碰撞出的思路能为我国的医卫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