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翻了两番,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医疗费用则差不多上涨了十倍。
“健康是国民第一素质。”在今天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报告一开始便大声疾呼:中国老百姓应该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
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联合发出一个关于确保人类生存权的最基本的四项要求,要解决人们吃饭、住房、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的问题。到了九十年代,各国政府在巴西召开了一次会议,最后形成了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巴西宣言》,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当时,我国政府在这个宣言上签字,并根据国情在这句话中加了两个字,即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但随着时间的推迟,今天我们似乎很少提《巴西宣言》了,巴德年认为,这并不是说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已经能够让人满意。
事实上,我国到目前为止,能享受卫生保障的人只占整个社会的15%,85%的人没有医疗保险,或者说没有靠得住的医疗保障。数据还表明,我国公共卫生分配不合理,其公平性在全世界被排在188位,总体水平被排在144位。在这种情况下,巴德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目前的发展速度仍然是非常缓慢。
“我们国家卫生事业面临潜在的危险,或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今天,甚至制约着明天的发展。”巴德年说,“医药卫生事业已经处于需而不求、百姓忧患的状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医疗费用直线上升,十年间差不多上涨了十倍。而我国的国民经济是二十年翻两番。85%的中国老百姓,没有靠得住的医疗保障,生活水平、个人收入有所提高,但是与医疗费的差距越来越大。看不起病已成为老百姓普遍抱怨的问题。”
他希望国家今后在公共卫生方面能解决以下一些问题:首先组建一个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改变当前效率低下的状况;其次是集科研、疾病控制、科学管理等领域为一体,使公共卫生体系形成一个大卫生网络系统和战斗部队;再次是希望政府加大对卫生的投入。(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