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通报第三季度重大食物中毒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3-12-21  查看次数:1247

    卫生部2003年第三季度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56起,中毒4945人,死亡145人。中毒起数比今年第二季度增加25.8%,中毒人数增加9%,死亡人数增加74.7%。

  据介绍,本季度报告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为51起,中毒1013人,死亡54人。其中报告剧毒鼠药中毒约占一半,共25起。误食或投毒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报告49起,中毒2938人,死亡20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肉毒梭菌,而食品加热不彻底、贮存不当、容器污染是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36起、444人和62人,病死率14.0%,死亡人数和病死率均列各类致病因素之首,其中以毒蕈中毒危害最为严重。本季度共报告重大毒蕈中毒26起,中毒140人,死亡53人,病死率高达37.9%。主要是误食引起。不明原因食物中毒报告20起,中毒550人,死亡4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00%、245.9%、125%。

  据了解,家庭仍然是食物中毒报告数量和死亡数量最多的场所,报告78起,中毒1115人,死亡132人,死亡人数占本季度死亡总数的91.0%。集体食堂中毒发生人数最多,为2570人,占总中毒人数的52%。饮食服务单位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增加216.7%、55.2%,死亡人数减少90.5%;其它场所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200%、105.2%、50%。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报告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65起,中毒3270人,无死亡,中毒起数、人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41.7%和66.1%。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报告明显增加,主要是近年来学校对改善学生食堂加工条件重视不够、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的。

  食物中毒报告数量为何增多?据卫生部有关人士解释,今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各地对食物中毒的报告意识和报告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食物中毒漏报、瞒报情况明显减少。同时,卫生部加大了对食物中毒报告的管理,对报告不及时的个别卫生部门进行通报,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此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明显,今年卫生部曾多次通过互联网了解到部分地区发生的食物中毒信息,并进一步了解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