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瞬息万变的E时代,说起“病毒”,人们马上想到网络病毒以及应运而生的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然而对于寄在键盘上的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病毒却很少有人问津。美国亚利桑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家查尔斯·杰布研究发现寄生在键盘和鼠标上的有害微生物比在公共厕所中的高400倍;也曾有人对我国某家网吧的一百多台电脑的键盘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其中感染乙肝病毒的竟然占据了40.91%。
人们与病毒长时间的打交道却浑然不觉,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说起“病毒”谈虎色变,对“病毒”的第一反应回归到它的本义——一种至今将其定义为生物仍会遭到质疑的生命现象!是从“非典”的肆虐?还是“禽流感”敲响了人人自危的警钟?病毒当真进入了开始嚣张的年代嘛?其实在历史上它们一直再写“故事”!
●公元前430年,一场瘟疫席卷古希腊,夺走了1/4希腊城邦人的生命。
●公元165年—180年,罗马帝国发生黑死病瘟疫,导致了1/3的人口死亡。
●公元700年—1050年是日本历史上的“瘟疫时代”。
●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暴发天花,诺曼人杀死了所有的病人及看护者。
● 公元1347年—1351年,中世纪的西欧蔓延黑死病,许多地方1/3到1/2的人口都没有了。
●14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把传染病带到美洲,扫掉了美洲土著90%的人口,由此引起了大规模黑奴的贩卖。
●公元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200万人不治身亡。(青岛新闻网030428)
●西班牙流感(1918—1919)科学家们确信世界上最惨烈的传染病流行是由猪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以美国的猪为宿主并发展为致人死命的病原体,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士兵形成世界性蔓延,造成了估计2200万至4400万人死亡。
●亚洲流感(1957—1958)约有100万人死于这种A型流感的大爆发。流感的发源地是中国南方:这种病毒先是隐匿在鸭子身上,后传染给猪,在猪的身上发生了变异后传染到人。
●(1976)科学家们认为,埃博拉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杀手病毒始于猴子,沿刚果境内的埃博拉河蔓延到非洲的其他国家,有900人死亡。感染病人全身出血直至死亡。
●猪流感(1976)另外一种流感病毒的变异体通常发生在猪身上,这种微生物病毒使美国军人致死并引起了西班牙流感大爆发以后的大恐慌,超过4000万美国人注射了疫苗,但该病毒未引起大流行。
艾滋病病毒HIV(1981)自HIV病毒的第一例病例报告至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科学家们仍然在继续着这种病毒起源的讨论。全世界有4000余万人被HIV感染,另外的2500万人已经死亡。最通行的说法认为是被感染的非洲猴子把病毒传染给了人类。
●禽流感(1997,1999)这是第一起经禽类传染给人的流感,源头是香港的鸡,有6人死亡。因害怕全球健康危机,当地政府命令屠杀了150万只带病毒的鸡。(北京晚报030529)
●Nipah病毒(1998—1999)在猪身上泛滥的Batborne臭虫在马来西亚感染给人类后,传入新加坡,有100多人死亡,主要是养猪的农民和工人。至今未有人与人传染的报告。
先以“非典”为例,我们2003级的大学生也许对高考的历史背景记忆犹新:口罩告急,消毒液告急,板蓝根告急……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害怕!人们在怕什么?并不是非典型肺炎3%—4%的致命性让人恐怖,而是它的新鲜性。“新病毒”是全球公共健康部门最害怕听到的字眼,但比SARS更凶恶的传染病一定会到来,人类对此还没有准备好。
如果说农业使病菌交了好运,那么城市的出现则给它们带来了更大的幸运,在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系统的情况下,更加稠密的人口只会使病菌更多和更快地孳生。工商贸易的兴起导致人口和货物的广泛流动,为病菌创造了超出发生地以外的广大的繁殖场,喷气式飞机本来是为了人类的方便,却也可能演变成传染病的强有力的载体。SARS病毒在短暂的时间内传播到四个大陆和十几个国家,就证明了在我们今天发达的国际体系中,病毒可以和人一样轻松来去。人们原先认为,不过在遥远的国度引起一些古怪疾病的病菌,可能在一瞬间就来到面前施展致命杀招。
再以眼下高度流行的“禽流感”为例。1878年禽流感在意大利首次爆发;1997年8月香港大规模爆发H5N1型禽流感,并首次出现人类感染的案例,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18人感染,其中6人死亡,共宰杀130万只家鸡;2003年3月,H7N7型病毒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以及时下的H5N1爆发!(长沙晚报040115)
日本毒学家田代真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禽流感病毒有可能跨越物种界限,在人群中引起新型流感爆发,人类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在疫苗和药物研制等方面做到未雨绸缪。他介绍说,人类流感与禽流感的致病病毒均为甲型流感病毒。根据表面蛋白质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H1和H15等15种类型,其中具有高致病性的H5和H7型在世界各地不断引起禽流感流行,但很少有人类感染病例;人类主要对H1和H3型易感。对于特定生物,病毒需要特定基因来制造表面蛋白等,以便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成功导致感染。不同病毒分别感染不同的生物,越过物种界限并不容易,迄今还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导致人类流感爆发。但是,病毒能够很快的繁殖和变异,与人与动物接触频繁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毒株发生变异,变得能够感染人类。“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新华网040114)世界卫生组织防治禽流感项目主任克劳斯·施塔尔教授1月28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至少4个月到6个月才能批量生产抗禽流感疫苗。施塔尔透露,目前有几个国际研究中心已着手疫苗原型的研究,需要两个月到三个月后才能把疫苗原型交给制药公司投入生产,并需要检验疫苗是否对人体有害。他还说,已有11个制药公司表示愿意接受抗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与生产。
施塔尔警告说,如果禽流感不能迅速得到根除,禽流感病毒与人类流感结合后就会变成一种难以控制的全球性流行疾病。
经历了非典,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会议决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要重点落实好八项措施(北京晚报040130);再看南京的日韩餐馆生意明显冷了许多 。没有商量,人们条件反射似地沿袭了防非策略。……
……似乎是灾难教会了人们应当珍惜自己,似乎是灾难让人们静下心来审视人类社会与其他生命形式的微妙关系……
综上,国家损失的不仅仅是人,还有附着于人身上的人力资本。像战争一样,传染病会引发人们的强烈情感反应,其中,最挥之不去的是——深深的恐惧!我们害怕我们所无法控制的东西。举个例子:滑雪比食品防腐剂造成的健康风险要高出1000倍,但仍然有很多人愿意愉快地冒滑雪的风险,因为这是他们能够控制的。驾车是我们能够控制的,飞行则不是;我们害怕立刻的后果,十几岁的少年对吸烟的害处不以为意,因为他们只在乎当下的快感而不是遥远的未来,然而近年来的病毒流行病却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凋谢;我们害怕记忆里的鲜明印象,协和飞机在巴黎上空爆炸,或是联合航空公司175航班一头撞进世贸中心的景象,都在人们心头留下长久的印记,谁又能忘记2003那满街的白口罩,到处的宣传标语和随处能闻到的84味呢?
……
事实上并不是非典、禽流感的致命性让人恐怖,而是它的新鲜性。它不是像天花和麻疹等等那样已知的东西,人们熟悉疾病传染的过程,也懂得控制疾病的方法。虽然保健工作者们在努力工作寻找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但没人知道它到底是如何传播、变异转化的,又会肆虐多久。
当牵涉到生命的时候,任何干巴巴的数据都显得苍白无力;当人类不得不面对尚未撩起面纱的敌人时,人们的自然性似乎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复苏。面对未知,人们只有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伴着生命与血泪的代价不断打开一扇又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