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举行的丙肝防治指南新闻发布会上,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学与寄生虫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第一个《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式出台。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丙型肝炎的流行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呼吁对高危人群进行丙肝抗体检查。
据中新社报道,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指出,中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近4000万,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比感染乙肝病毒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经过10年-30年的感染,丙肝就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庄辉介绍,在中国,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途径传播,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在中国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的丙肝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及针刺等也是经皮肤和黏膜传播的重要途径。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也可能传播丙肝病毒。
肝病防治专家呼吁,丙肝的高危人群,如有输血史者,尤其是在1992年以前接受输血的患者、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者以及静脉注射毒品者等,应接受丙肝抗体的检查。
在丙肝治疗上,最新的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专家称,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抗丙肝病毒治疗方案,只要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就有很大希望被治愈。
庄辉院士介绍,在出台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对肝病的高危人群、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都做了明确的叙述。
据中新社报道,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指出,中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近4000万,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比感染乙肝病毒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经过10年-30年的感染,丙肝就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庄辉介绍,在中国,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途径传播,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在中国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的丙肝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及针刺等也是经皮肤和黏膜传播的重要途径。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也可能传播丙肝病毒。
肝病防治专家呼吁,丙肝的高危人群,如有输血史者,尤其是在1992年以前接受输血的患者、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者以及静脉注射毒品者等,应接受丙肝抗体的检查。
在丙肝治疗上,最新的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专家称,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抗丙肝病毒治疗方案,只要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就有很大希望被治愈。
庄辉院士介绍,在出台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对肝病的高危人群、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都做了明确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