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西尼罗河病毒的蔓延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4-11-16  查看次数:2162

    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为单链RNA病毒,属虫媒病毒黄病毒科的黄病毒,1937年因首次在非洲乌干达的西尼罗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鸟类、马蚊子均可受到WNV感染,鸟类与蚊子是WNV的主要宿主。
  WNV曾传播至中东、西欧和中亚等地区,病毒流行地区具有气候干燥和气温高等特点。近年来,法国、罗马尼亚、捷克、俄罗期、南非、阿尔及利亚、刚果和以色列等国先后发生过WNV感染的暴发流行。1999年,WNV首次在西半球出现,北美大陆为重灾区,仅短短几天,美国纽约就有25人被感染,患者症状表现为脑炎,其中7人死亡;纽约当年共有62人被感染。美国另外4个州亦发现WNV感染病例;2000年,WNV蔓延至邻近12个州;2001年,病毒出现自美国的东海岸向西、南蔓延的趋势,全国23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发现了病毒。1999~2001年,美国WNV感染病例共计149例;2002年,疫情扩散到44个州,共有4156人感染,死亡284人;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宣布,WNV已成为2002年全国性感染疾病,是美国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2003年的病例数共计7700多例,死亡166人。
  据美国CDC报道,截止到2004年1~8月,已有29个州发现WNV感染病例,感染人数已达700余人,且多数被感染者居住在美国西部、如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加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其中亚利桑那州至少有病例290多人;死亡14例患者中的3人来自于亚利桑那州。几乎所有的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病例增发生在亚利桑那州人口稠密的菲尼克斯(凤凰城)。美国卫生官员称,该州至少有3万人携带WNV却不知情。在北美,加拿大于2001年8月亦首次发现WNV感染病例。
  WNV通常由蚊子叮咬携带病毒的死鸟后传播给其他动物和人。人的发病时间较鸟类感染时间晚33天左右。蚊虫孳生的季节是本病的高发季节,WNV感染易发于6~11月,8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所有未接触过WNV者都是易感人群,免疫系统机能相对较弱者(如经过化学治疗者)、40岁以上群体和患有慢性(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者可出现更为严重的反应,病死率高。
  有关专家强调指出,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接触不会传染WNV,鸟类亦不会把病毒传染给人;病毒可通过器官移植、输血、哺乳及宫内传播等方式感染人。WNV可经母婴途径传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证实,2003年发现1名婴儿在出生前感染西尼罗河病毒,且婴儿的先天性缺陷亦可归因于WNV所致。这是美国首次发现西尼罗河病毒可经母婴途径传染给未出生的孩子。
  人经蚊虫叮咬感染WNV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约6天,症状因人不同而有所差异;80%的被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仅有不足1%的被感染者需入院治疗。
  病情较轻的感染者通常会出现类似于感冒的轻微症状,包括突发高烧(38℃~40℃),头痛及四肢疼痛。个别患者可出现轻微皮疹或淋巴腺肿大;病情较重的感染者有可能发生脑炎和脑膜炎,具体表现为快速发作的严重头痛、高烧、斜颈、恶心、吞咽困难、呕吐、懒倦、丧失意识并出现脑疝而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部分感染者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发生急性无痛性、不对称性肌无力等;其他症状包括运动失调、帕金森症、类小儿麻痹症综合征和肌肉退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