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作者:肖黎  发布时间:2005-03-25  查看次数:6299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流行分布特征,以便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市4067名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过去1 a 中发生的伤害进行现况调查。
         结果 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1. 4 % ,前3 位伤害依次是体育活动伤(39. 4 %) 、跌伤(31. 1 %) 、刀割伤(30. 4 %) ;高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58. 7 %) ;伤害的发生与学生的性别、活动行为、父母职业等因素有关联。结论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需针对原因加强安全教育。
【关键词】 学生;创伤和损伤;因素分析,统计学

  近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14 岁年龄组儿童的第1 位死因。由于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仅是其危害的一部分,大部分是因意外伤害而需要医疗服务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消耗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到相当的水平[1 ,2 ] 。儿童意外伤害问题的凸现,需要引起学校卫生工作者的重视。为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探讨其原因和规律,也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指导依据,笔者于2003 年3月对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南京市4 所小学一~六年级2 012 名学生,1 所中学初一~高二年级2 120 名学生。有效样本人群为小学生1 974 人,初中生1 172 人,高中生921 人, 共计4 067 人;男生2 076人,女生1 991 人。
1. 2  方法 采用每人一表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 a 中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参考有关文献,经预调查后确定。小学四年级以下学生由家长协助填写,其他年级学生当堂填写上交。
1. 3  伤害认定标准 凡因伤害造成如下情况之一者判定为意外伤害: (1) 去医院或学校医务室处理; (2) 由家长或老师紧急处理; (3) 缺课0. 5 d 以上。
1. 4  统计 用EPinfo 6. 0 输入数据,SPSS 8. 0 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意外伤害发生情况1 a 中共发生意外伤害1 682 人,发生率为41. 4 %。各类意外伤害发生率依次是体育活动伤39. 4 %、跌伤31. 1 %、刀割伤30. 4 %、其他伤17. 7 %、烧烫伤17. 3 %、打闹伤16. 9 %、交通事故伤6. 8 %、父母打伤5. 4 %、中毒2. 1 %、溺水1. 0 %。
2. 2  意外伤害带来的危害1 a 中意外伤害发生次数≥3 次的学生占16. 9 % ,2~3 次的占37. 6 %。学生受伤后有缺课现象的占24. 8 % ,其中缺课7 d 以上者占3. 6 %。伤害造成的躯体表现最多见的是出血(57. 8 %) ,其次是瘀血肿胀(30. 8 %) 和其他损伤(19. 1 %) ;另外,骨折占7. 6 % ,牙齿损伤占7. 2 % ,关节脱位占4. 6 % , 脑震荡占1. 0 %。损伤部位的频率依次是下肢60. 0 %、上肢50. 0 %、头17. 0 %、口腔2. 6 %、眼1. 2 %。
2. 3  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因素
2. 3. 1  年龄 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6. 9 %(729/ 1 974) , 初中生为35. 2 %(412/ 1 172) ,高中生为58. 7 %(541/ 921) ;高中生显著高于小学生(χ2 = 120. 8 , P = 0. 000) ,也显著高于初中生(χ2 = 115. 3 , P = 0. 00) 。
2. 3. 2  性别 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45. 2 %(938 人) ,女生为37. 4 %(744 人) ,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 = 25. 59 , P = 0. 000) 。
2. 3. 3  父母职业 家长职业与学生伤害发生有关联,见表1。
表1  父母不同职业的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父母工人农民干部商人军人无固定职业其他χ2 值P 值
父亲615(39. 6) 16 (30. 2) 618 (44. 9) 143(41. 5) 51(46. 8) 110(37. 3) 129(38. 2) 16. 39 0. 012
母亲757(41. 2) 24 (28. 9) 449 (45. 2) 95 (41. 5) 4(28. 6) 210(39. 0) 143(38. 6) 14. 55 0. 024
 注: () 内数字为发生率/ %。
2. 3. 4  活动行为习惯 学生各种活动行为与伤害发生关联显著的有:中午时间不午休,在外玩耍(χ2 = 17. 6 , P < 0. 01) ;放学后不回家,在外玩耍(χ2 = 51. 1 , P < 0. 01) ;在外玩耍时间> 1h(χ2 = 8. 5) ;玩耍地点在校外(χ2 = 24. 1 , P < 0. 01) 。

3  讨论
    通过仔细询问校医后得知,所有被调查学校在过去1a 中均未发生因意外伤害造成学生死亡或致残的事件。根据统计
结果,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41. 4 % ,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比,属于偏高水平[2 ,3 ] 。本次调查将伤害分为10 种类型,仍未能涵盖所有的伤害类型,说明学生伤害种类复杂多样。发生最多的伤害是体育活动伤,提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工作有一定欠缺。1 a 中发生2 次以上意外伤害的学生占受伤总人数的54. 5 % ,二次受伤率高于广东 。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后有24.8%的人缺课,说明意外伤害已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分析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发现,高中阶段学生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和小学阶段,可能与体育活动伤发生率最高有
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也增多。男生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与男生活动多于女生有关。父母的职业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有关联,父亲为军人的儿童,伤害发生率最高;而母亲为干部的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这一结果提示家庭环境在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中也起一定作用。在对儿童生活活动与意外伤害发生进行关联分析中,是否独生子女、与何人共同生活、上学交通方式、上学路途时间等因素均无显著性, 而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以外玩耍与否以及玩耍的时间长短均有显著性,说明意外伤害容易在儿童无监管的情况下发生。
    由于儿童好奇、冲动的心理特点,使这个年龄阶段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需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知识,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同时,提供的知识要针对儿童生活环境中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的问题因素,并且应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特征。

4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陈家奇,黄淳,等. 2000 年宁夏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经济损失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2 ,18(6) :725 - 726
[2] 王声氵勇,郭畅,张贵云,等. 广东省四城市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社会经济损失.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 ,34(4) :203 - 205
[3] 钟节鸣,俞敏,丛黎明,等. 浙江省城乡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3 ,24(2) :120 -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