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的出生缺陷儿数量约占全世界的20%。我国政府决定将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并建议联合国将其确定为“世界预防出生缺陷日”。
这是记者从12日开幕的第二届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与残疾国际大会上了解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出席大会并宣布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也出席了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1500名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公共卫生工作者聚集一堂,共同分享全世界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发展中国家预防出生缺陷的行动提出指导性意见。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存在各种身体结构、智力或代谢方面的异常。随着传染性疾病的逐步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婴儿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万出生缺陷婴儿诞生,85%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80万至120万出生缺陷儿出生,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到6%,其中约有22万例先天性心脏病,10万例神经管畸形,5万例唇腭裂及3万例先天愚型。
2001年“第一届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和残疾国际大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市举行,标志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工作的启动。第二届大会研讨的主题将涉及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的防治,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的卫生经济学分析,出生缺陷的鉴别、诊断和分类,各种出生缺陷和遗传疾病的干预措施等问题。我国将借助这次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动我国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工作的发展。(来源:新华网 记者朱玉、周婷玉、王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