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再度来袭 中国人从容应对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5-11-04  查看次数:1289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董峻 姚润丰)

    卫生部:中国没有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5年10月28日 卫生部:中国没有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就禽流感问题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陈贤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中国个别省的一些乡村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江苏严防禽流感新华社照片,南京,2005年10月28日     江苏严防禽流感     10月28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在通往安徽省天长市的公路边设卡,检查所有运输禽类及其产品的车辆。26日起,江苏在与安徽天长禽流感疫区接壤的南京、扬州、淮安三市紧急设置了11个临时禽类检查站,检查来自疫区的运输车辆。截至27日,江苏省境内未发现禽流感疫情。新华社记者 杨磊摄

    2005年秋冬,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再度袭来。许多人还没有忘记去年初开春那场禽流感疫情。这一次,事态更严重、情况更紧急。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非洲,禽流感带给人们莫大的恐慌。

    我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养禽大国,又在全球候鸟迁徙8条通道中占有3条。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国。

    上一次禽流感来袭,中国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这一次中国更显从容应对。

    以人为本 建立科学防控机制

    疫情来势汹汹。今秋以来,内蒙古、安徽和湖南先后各发生一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部迅速派出工作组,分赴疫区进行调查处理。目前这三起疫情已得到扑灭,没有扩散蔓延。

    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在对这三起禽流感疫情应对情况作总结时说,禽流感的防治首先在于家禽的防疫、防治、防控,如果家禽禽流感防控不好,传染人是早晚的事情。一些国际组织曾经多次在中国进行考察,肯定了我们的防控经验:

    ——中国对疫点周边3公里之内的家禽进行彻底扑杀。

    ——中国进行了大面积免疫,而且免疫政策和扑杀政策同时进行。

    ——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林业局都有一个庞大的监测网络。每年取的样本都超过200万份。

    “此外,中央政府采取了扑杀的补贴政策。补贴政策能够得到完全的落实,这是使农民能够上报疫情的很重要的一项措施。”贾幼陵表示,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开展了群防群控,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使我们的疫情能够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

    数字可以为他的观点提供佐证:中国家禽存栏量有52亿多只,占全世界存栏量的29%。但是,中国禽流感发病的疫点比例只占全世界1.5%。

    中国卫生部长高强也曾表示,中国的禽流感疫情没有出现大的威胁,得益于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健全了应对禽流感的领导机制,去年中国内地有16个省的一些局部乡村发生了疫情。国务院组成了应对禽流感的总指挥部,由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直接领导。

    时隔18个月后,11月3日,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重新启动。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应对机制。

    政府的各有关部门也建立了联防联控的合作机制。卫生部、农业部还有出入境检疫机构都建立了密切合作机制,成立了由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机构,组成了联合专家小组。各部门之间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分析疫情,及时交换信息,组织专家研究,并共同组成工作组。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防控禽流感,中国加强了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使得疫情控制更透明、更科学和更具有合作精神。如,中国农业部和美国农业部11月2日就禽流感防控在北京首开联合研讨会,双方商定将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增进在禽流感防控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国际标准的交流,提高有关防控决策和政策的透明度。

    美国农业部部长助理兰博特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中国政府防控禽流感所采取的措施很有效,两国农业部门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议题和交流的领域。

    相关报道:温家宝强调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农业部划定四级突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农业部出台突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响应机制

             中美两国首次共商禽流感防控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