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4日专电(记者刘菊花、雷敏、程子龙)已经发霉的死鸡在一锅消毒液、一锅香料里熬过之后,就成为“下了流水生产线”香喷喷的“童子鸡”;20多元的习水大曲装进茅台酒瓶,仅批发价就一下子蹦到了200多元……近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调查监督部部长李敬凯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打假见闻”。
制假术“科技含量”提高
食品行业最常见的造假手段,是违法利用一些有害健康的化学原料,改变劣质食品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假乱真。
“有一次我们和执法人员根据举报摸到了某郊区一户人家,只见烟囱深夜还冒着烟。进屋一看,地上一堆死鸡,有的鸡屁股都发霉了。一锅消毒液和一锅香料调成的汤,就是一条‘童子鸡’流水生产线。”
后经审问,这家业主每天骑摩托车在各村的养鸡场转悠,专门收购价格便宜的病鸡、死鸡回来加工。
李敬凯提醒:“现在制假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如用水解蛋白制造鲜奶,用造绿色油漆的原料把存放时间长的变黄茶叶调成碧螺春绿茶等。还有那些非常白的开心果、银耳、牛百叶,都是利用化学试剂熏蒸、漂白的,消费者一定要谨慎食用!”
冒名牌身价倍增
“执法检查中发现,名目繁多的假龙口粉丝、假德州扒鸡、假杏仁露、假92干红等屡屡见诸市场,一些地方假美国开心果到处都是。不法分子把习水大曲装进茅台酒瓶,仅批发价就从20多元一下蹦到了200多元。南方某啤酒厂用8度麦芽含量的啤酒冒充11度啤酒,专门销往农村市场,把农民兄弟当成了‘消废者’。”李敬凯一口气列举了十几种“假冒名牌”的事例。
换新装过期食品照卖
消费者如今买食品都学会了看保质期。那么过期食品都被销毁了吗?
“有些不法之徒专门对过期食品重新加工,或采取更换标识的手段,把过期食品变废为宝。”
李敬凯说,有的香肠生产商把过期的香肠脱去衣服重新加工,有的超市把发干的面包喷水后包上新薄膜继续销售。一些腐乳和臭豆腐过期以后,造假者以低价买来,重新换上包装再送到商店出售。“这类过期的腌制品长时期存放易生成致癌物质。”
食品原料直接关系着食品成本,造假者在这方面动的脑筋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