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疫苗4年后见分晓 已有100多种进入临床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5-12-10  查看次数:1161


 

     全球已有100多种艾滋疫苗进入临床,但其研制仍面临三大障碍

   每年的12月,媒体和公众都会对艾滋病格外关注,今年也不例外。12月3日下午,由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主办、代表全球艾滋病研究最高水平的“预防及控制HIV感染新方法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全球约120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其中包括全球最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的3名科学家一、美国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所长罗伯特·盖洛博士。
 
 
据悉,这也是梅里埃基金会首次将该会议移至法国以外的国家举行。   

     三大障碍制约艾滋病疫苗研发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罗伯特·盖洛表示,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已有100多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曾经或正在进入临床阶段,4年后可以确定有成功希望的疫苗,而目前疫苗研制仍遭遇猴子等灵长类动物模型缺乏、资金数量有限、病毒变异迅速等多重障碍。

   盖洛告诉本报记者,进入III期临床的这3个疫苗代表疫苗研制的新水平,但这些疫苗现在都无法证明是有效的,他所在的病毒所不久将推出一个关于疫苗研究最新进展的报告。“现在谁也不敢确定5-10年后就可能拿出成功的疫苗。”盖洛向本报记者表示,但4年之后会有初步结论出来,“我们可以确定哪些疫苗是有希望的”。谈到目前全球艾滋病疫苗研制开发面临的困难,盖洛博士说,首先是缺少用于试验的动物模型,除猴子之外其他灵长类动物很少,而现在“猴子非常难找”。“如果10-20年前,想到通过国际投资基金积累数量更多的动物模型,现在研制情况会好得多。”盖洛同时表示,资金额度有限、病毒变异太快以及不能使用灭活全病毒疫苗也是疫苗研制的重要障碍。

   据赛诺菲·巴斯德中国公司市场总监易青介绍,去年巴斯德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在南非和泰国进I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情况还不清楚。最新资料显示,全球100多种艾滋病疫苗中进入II期的只有12个,而进入III期临床的3个艾滋病疫苗中已有两个目前停止了试验,只剩下由美国军方研制的耗资最大的疫苗仍在试验中,将很快得到验证,被称为“离成功最近的疫苗”。

   中国已有多种疫苗在研

   问及中国艾滋病疫苗研制的最新进展情况,中国CDC主任王宇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目前艾滋病研究势头很好,已有一种疫苗进入期临床,中国CDC专家邵一鸣教授研制的另一种疫苗正在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上临床,其他几个疫苗也都完成了临床前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应更多地去做原创性工作,假如都去仿制别国技术全球研制速度就会放慢。”

   邵一鸣称,目前他们实验室正在申报临床的艾滋病疫苗是以传统的“天花痘苗”为病毒载体,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据悉,邵与国内同行合作,借鉴慢病毒疫苗机理设计的另一种新疫苗也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邵一鸣认为,抗击艾滋病是“长征”而不是“短跑”,国内科研人员也可对“鸡尾酒疗法”做出自己的改进或创新。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中国首支获准临床的艾滋病疫苗在广西进入I期临床,明年6月前后将完成I期研究根据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I期和III期研究,该疫苗由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和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目前,除了吉大中国CDC、中科院微生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等10多支本土科研团队正进行艾滋病疫苗研究外,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中心华裔教授何大一等国外科研队伍也在国内做相关研究。此次会上,盖洛透露说,日前他所在的美国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研究所已与中国CDC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全新的病毒研究中心。

   ■权威说法

   高强:国际捐赠防治艾滋病资金已达22亿元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本次会议的开幕式上称,中国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遏制艾滋病的蔓延,目前国际合作项目承诺捐赠中国防治艾滋病资金已达22亿元人民币,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高强说,中国已经建立防控艾滋病重大科研项目,在河南、云南两省建立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平台,进行临床治疗方案、药物、疫苗、诊断试剂、流行病、中医药多方面的研究,并有一批药物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科学家发现HIV的“新靶标”

   盖洛等人在研究中获得了很大进展,发现了艾滋病病毒的第二受体,这为研制疫苗提供了新的靶位和作用点。研讨会上,罗伯特·盖洛博士称,他认为2005-2006年,人类基因中的CCR5细胞将是艾滋病药物的新靶点,经过大量试验发现,HIV病毒初次进入CD4T细胞的入侵点,是病毒的必经之路,如果想方法关上这个基因,降低CCR5的表达量,则可以降低病毒感染量。

   中国防艾:专家强调母婴阻断

   谈到艾滋病预防新办法,盖洛表示,目前更为现实的预防办法就是通过血液测试来完全阻断母婴传播这一途径。

   邵一鸣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已实施了母婴阻断计划,目前全部覆盖艾滋病高发地区,要求孕妇必须检测,对HIV阳性母亲则重点监测,对低发区实行自愿检测HIV的办法。不过,有报道称,河南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0%多,与发达国家100%的阻断率还有差距。(来源:健康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