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缓慢而无情的“痨病”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3-02  查看次数:2223

  许多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人类的灾难。不过抗生素似乎征服了它。据资料介绍,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而今日重提防治结核病,是因为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结核病人死亡人数已由1990年的250万增至2000年的350万。75%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最具生产力的年龄组(15—45岁),全球已有20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为1%,即每年有约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如果你读过18、19世纪的小说,或在电视上看过关于那个时代的戏,往往会发现其中有一个患“痨病”的角色——生病的孩子,竭力要完成其巨作的将死的艺术家,卧床不起无法照顾家庭的母亲。受害者苍白虚弱,咳血,慢慢地消瘦。

  对结核病的这种艺术描写,实在再真实不过了。在整个有记载的历史中,它造成了许多死亡,但在工业革命的拥挤里,结核病夺去了格外多的生命,以至于被称为白色瘟疫。这个词是指患者苍白的脸色,也把它与5个世纪前席卷欧洲的黑死病瘟疫区分开。结核病患者逐渐消瘦,遭受的痛苦正像这种疾病的另一种俗称——“痨”所表示的那样。在19世纪,大多数人都曾被这种缓慢而无情的疾病夺去亲人或朋友。据统计,从滑铁卢战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20—60岁的成年人中,肺结核的死亡率是97%。有人说,肺结核是艺术家的疾病。肖邦、拜伦、卡夫卡、劳伦斯以及中国的郁达夫都患有肺结核。在19世纪,甚至到了20世纪的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等重要药物发明之前,此病是不治之症。

  谢天谢地,随着居住条件和人群总体健康状况的改善,结核病例开始减少。而且随着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有效的抗生素,减少的速度加快了。但是,如果认为结核病是一种属于过去的疾病,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受到结核病菌感染。大多数人没有发病,但从这个巨大的感染人群中,每年有1000万个新病例出现。结核病每年导致300万人死亡,是这颗行星上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约有1/4可防止的死亡是由结核病造成的。而发达国家也面临着病菌抗药性增加,以及结核病与艾滋病结成死亡联盟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