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中毒进入高发季节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8-30  查看次数:842

    广西和中国东南沿海一些省区已经进入海鲜产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卫生监督部门提醒人们注意,一定要注意将海鲜食品高温加工,煮熟后才能使用。

  据当地媒体报道,南宁市卫生监督所对南宁市农贸市场和餐饮业海产品进行病原菌污染监测时发现,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检出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一点四,其中餐饮业海产品检出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七点五。更值得警惕的是,卫生监督部门在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腹泻的病人中,也检出同型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杆菌,多存在于海水中,海产品的染菌率较高,由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食用海鲜季节多在六至十一月间,由于食用海鲜引发的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沿海地区发病率高。因此,广西、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区都要注意这类疾病的出现。

   专家说,贪图鲜嫩食用未煮熟的鱼、虾、蟹等海产品是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加工过程中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肉、蛋、蔬菜等食物被海产品交叉污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专家指,只要对海产品进行五十六摄氏度以上的加工,十分钟以上就可以将副溶血弧菌杀灭。但这一病菌对低温抵抗力很强,在冰箱中可存活七十天。

   南宁市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据资料统计分析,近年来南宁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食用受副溶血弧菌病原菌污染的海产品所致占很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