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传播途径改变 逾三成感染者源于不安全注射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柳姗  发布时间:2006-12-07  查看次数:875

  近年来,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明显改变。由于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乙肝病毒传播。今天(6日)召开的第5届公共卫生北京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近年来,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明显改变,最主要是传播途径的改变。由于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母婴传播比例下降,但医源性传播、性传播、肠道外传播明显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生的乙肝患者中,约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乙肝病毒主要经血、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此外,乙肝病毒变异株增加。乙肝病毒变异株可引起急性乙肝,包括暴发性肝炎。

  庄辉认为,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不同乙肝病毒流行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经济状况改善,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增加了医源性传播。人们行为、生活方式改变,静脉内注射毒品、性乱行为等增加了病毒传播;由于乙肝的各种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导致乙肝病毒变异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