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成中国人首要死因 由不良习惯诱发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03  查看次数:678

   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统计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人的首要死因。

    恶性肿瘤为何如此猖獗?现代人又该如何远离肿瘤的侵袭?《瞭望》新闻周刊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郝希山教授。

    “头号杀手”的强大杀伤力

    世界卫生组织把在不同国家发现的共六十几种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占到死亡原因的20%以上”,郝希山说,“以天津为例,通过对天津市400万人口近30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监测统计显示,天津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81年每10万居民中约有177个肿瘤患者,至2000年,这个数字增至245人,发病率增长了45.35%,年均增长1.99%。”

    据对我国30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亡原因的统计,与2005年相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上升了18.6%和23.1%,上升速度非常惊人。卫生部官员认为,如不加以控制,20年后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将上升一倍。

    在肿瘤患者绝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癌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发达国家高发的乳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上升,已跃居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高发的肺癌、肝癌亦居高不下,胰腺癌和肾癌等非常见恶性肿瘤的位次也十分显著,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这给肿瘤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目前,前列腺癌、大肠癌、膀胱癌、肾癌和胰腺癌位居发达国家男性癌谱前五位,乳腺癌、大肠癌、肺癌、宫颈癌和胰腺癌位居女性癌谱前五位。发展中国家癌谱前五位,男性为胃癌、肝癌、食管癌、口腔癌、白血病,女性为宫颈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口腔癌。而天津市1981~2000年发病率前十位的恶性肿瘤,男性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膀胱癌、胰腺癌、脑瘤、淋巴瘤、肾癌,女性为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卵巢癌、宫颈癌、胰腺癌、脑瘤。

    20年间,男性发病前十位恶性肿瘤中,肾癌、肺癌、大肠癌和脑瘤呈上升趋势,其中肾癌上升幅度最大,累计上升111.72%,食管癌、胃癌、肝癌呈下降趋势,其中食管癌下降幅度最大,累计下降60.27%。女性发病前十位的恶性肿瘤中,亦有四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依次是胰腺癌、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其中胰腺癌上升幅度最大,20年累计上升49.28%,呈下降趋势的有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为90.89%。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癌症发病与死亡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70年代以后,癌症发病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将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1200万,且绝大部分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郝希山预测,到2010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将继续上升,总体发病率将由2000年的244.99/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98.29/10万,其中男性将由249.50/10万上升到301.11/10万,女性将由240.45/10万上升到295.81/10万。肺癌发病和死亡都将进入平台期,肝癌和胃癌仍是男性主要肿瘤。女性乳腺癌增长迅速,将成为发病第一位肿瘤。肺癌退居第二位,大肠癌、肝癌和卵巢癌将分列三、四、五位。肾癌及胰腺癌的上升值得关注,两者在癌谱中将占据更为突出的位置,胃癌、食管癌和宫颈癌呈明显下降趋势,食管癌和宫颈癌将逐渐退出癌谱列。

  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诱因

    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降低肿瘤发病率的惟一办法是病因预防。确定影响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易感人群,是目前癌症预防的关键。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病率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营养、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吸烟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原因。据统计,30%的肿瘤发病率都与长期吸烟有关,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更为密切,约有15%的吸烟者将有可能患肺癌。每日吸烟量越多,吸入的越深,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年代越长,所吸香烟内焦油含量越高,诱发肿瘤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此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其他某些肿瘤也和吸烟有一定关系,因为致癌物质可以经肺吸收,造成全身危害,诱发喉癌、食管癌、口腔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等。

    据专家研究成果显示,发病率一直处于第一位的肺癌1996年后进入平台期,主要原因也是近年来吸烟状况的改变。对历年居民卷烟消耗量统计数据的分析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卷烟消耗量在1986~1987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随着冰箱的使用,摄入烟熏、腌制品的数量减少,健康的食品加工制作方式和饮食习惯,是近年来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降低的直接原因。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个人卫生习惯的良性转变,以及定期的妇科体检是女性宫颈癌下降的主要原因,乙肝疫苗接种也为降低肝癌发病率创造了条件。

    经济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居民营养状况的较大改善,膳食模式成为导致一些肿瘤发病率迅速上升的原因。举例来说,1985年与2000年相比,天津市年人均谷物摄入量下降了53.8公斤,蔬菜摄入量减少了45.8公斤,而动物类食品增加了3.7公斤,植物油消耗增加了1.7公斤。结果导致碳水化合物来源的能量由69%下降到53%,脂肪来源的能量由19%增加到33%,膳食模式特点日益西化。

    “天津市目前有几十家麦当劳、肯德基,油炸食品大行其道,人们的能量摄入过多,而体力劳动、体育活动又明显减少,导致肥胖人口明显上升,而肥胖又是肾癌、乳腺癌和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郝希山解释说。

    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是多种肿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1996年上升到3.21%,2002年再增至3.6%。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可能也是大肠癌、胰腺癌和乳腺癌发病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感染、致癌因素的暴露也易诱发各种肿瘤的发生,如幽门螺旋杆菌可诱发胃癌,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有关,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中,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等。

    据郝希山介绍,肿瘤发病高峰期多集中于65岁以上,平均年龄每增加1岁,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约11.44/10万。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