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连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来源:江苏新闻网  作者:朱其太 倪建成 邵沛泽  发布时间:2007-09-27  查看次数:2004

    九月二十五日,从江苏检验检疫局动植物实验室传来消息,连云港检验检疫局送检的从9艘国际航行船舶上采取的产地为印度的9批面粉样品中,检测出8批样品带有可疑性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后经套式PCR扩增和电泳检测试验,确认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M)。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是严重危害小麦生产、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主要危害小麦、小黑麦等,小麦受到感染将导致减产,损失有时高达20%。由于三甲基胺的存在,小麦病粒具有强烈的鱼腥味,当小麦受害率达3%以上时,即严重降低小麦的品质,影响面粉的食用价值。病原菌具有种传、土传和气传等多种传播途径,是一种易于传播扩散且对不同地理气候区域有着广泛适应性的病菌,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一旦存活于土壤中将极难根治。所以,是对我国小麦生产具有潜在威胁性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

  鉴于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严重危害性,迄今至少已有40余个国家将此病列为检验检疫性病害,中国在1986年首次将小麦印腥黑穗病列为检验检疫有害生物,1992年确定为一类检验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菌在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墨西哥、美国、巴西等国有分布。

  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连云港口岸的国际航行船舶数量也与日俱增,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已经多次从来自疫区的供船食品中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同时还在国际航行船舶检疫中多次发现异尖线虫、根结线虫、四纹豆象、鹰嘴豆象、绿豆象、巴西豆象、大理窃蠹、法国野燕麦等大量疫情。因此,检疫人员应予以高度关注,要加强对进口小麦和进境船舶携带面粉的检疫工作,把好国家的生物安全大门,有效控制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等有害生物的传入,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