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第二医院ICU病房接受救治的患者老陆病情明显好转,高兴地打出了胜利的手势。
春节后,我国南方3个省区相继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3个病人全部死亡。至此,我国已累计发现报告30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20例死亡。
凶险的人禽流感致死率达到60%左右。当危险降临时,人们能否快速识别?度过危险的患者经历了怎样的救治?近日,记者前往南京,追访前不久发生的我国首起家庭聚集性禽流感疫情的紧急应对和一位禽流感病人成功救治的经过,了解了白衣战士与死神争夺禽流感患者生命的日日夜夜。
厄运突降
2007年11月27日下午3时,家住南京市城区的小陆随母亲走进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这位24岁的小伙子出现发热已经4天,以普通感冒自行服药及门诊治疗都不见好转。做医生的母亲不放心,便带儿子来到省人民医院做详细检查。感染科的医生为小陆做了多项检查。血象指标正常。X光片显示,左下肺部有个片状的阴影。于是,医生以“发热待查”收住医院。
住院当晚,小陆出现咽痛、咳嗽,伴有腹泻。次日上午,血常规等几项检查没发现明显变化。下午咳嗽加重,伴有胸闷、泡沫样痰。令医生没有想到的是,29日凌晨,小陆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夜班医生立即请来呼吸科医生联合实施抢救,并通过医院总值班室协调将X光机搬进病房,在病床边为小陆再次拍了X光胸片。拿到这张胸片,医生们吓了一跳——胸片上小陆的左肺全部呈现白色!
孙培莉,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曾成功地抢救过许多危重病人。29日上午她刚好当班,得知需要她会诊,便立即赶到感染科病房。病床上的青年呼吸困难,病情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而在感染科病房抢救呼吸窘迫的病人,缺少必要设备。
看着眼前还颇有些孩子气的病人,孙培莉心里升腾起强烈的渴望—— 一定要救活这个年轻生命!她申请将小陆转入呼吸科ICU病房,由她做负责医生,呼吸科专家团队组织救治。
“在呼吸科工作了十几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病情这么危重的病人。”孙培莉回忆说。29日10时,小陆转入呼吸科ICU病房后,病情不断恶化,恶化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28日患者的血象检查白细胞3000,29日白细胞就降到了1000,血小板下降得也很厉害。
这是什么病?表面看是肺部感染、白细胞缺乏症,可即使是严重的败血症也都有一个过程。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不能用败血症解释。是非典型肺炎?可这种肺炎一般由病毒感染引起。小陆住在市中心城区单元楼中,居家复习功课准备专升本考试,没有外出史。与他一起在家中共同居住的没有外人,只有他的母亲。
无论在感染科,还是在呼吸科,对小陆发病前的情况,医生都进行了详细询问,没有发现任何可能感染烈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
那几日,孙培莉寸步不敢离开。她停掉了自己的专家门诊,守候在病房。眼看着多种治疗都不能奏效,患者超过4个脏器功能衰竭,医院立即组织多科室专家紧急会诊。于是,医院相关科室有经验的医生不断聚拢而来,一边会诊,一边实施抢救,一次次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连续几天几夜抢救,孙培莉没有一丝困意。她知道,这是她从医生涯中的一场从没有遇到过的硬仗。可是,她看不清敌手的面目。再一次举起两张X光片凝视,孙培莉的心跳骤然加速。两次拍片,时间相距仅仅1天,病情变化得如此之快。联想到患者气道中血性泡沫分泌物,孙培莉拨通了感染病科主任李军的电话,她请李军主任快来会诊,务必帮助确认是不是传染性疾病。
元凶显露
作为江苏省卫生应急专家组成员,李军那几日正在外参与组织省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演练脚本:一对母女感染了禽流感,北京、江苏、香港、澳门4地联动,在卫生部应急办指挥下紧急应对。
29日17时,李军赶回医院,会诊过后第一感觉就怀疑非细菌性肺炎,并想到了禽流感。尽管患者没有任何与病死禽的接触史,但病症与她平日培训传染病防治所讲授的太像了!
我国大陆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报告时间为2005年11月。时至2007年11月,有12个省份报告发现疫情,报告病例总数24例。2007年1~5月共报告4例。2007年夏秋两季,全国各地无一例禽流感报告。江苏省也从来没有过禽流感病例报告。这会不会是江苏省第一例人禽流感?李军叮嘱,务必做好感染防护。
30日上午,李军刚一来到应急演练现场,就立即找到省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汪华讲述她的怀疑,请求对这例病例进行病原检测。于是,两个人同时打电话安排采样送检。
同日,省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悄然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医护救治岗位进行了调整,传染病防护措施全部到位。病房之外,日门诊量逾万的省人民医院运转依旧。
12月1日中午,呼吸科ICU病房内,患者再度出现多脏器衰竭。呼吸科专家、院长王虹亲临现场指挥抢救病人。1日13时,该院院内专家会诊认定,该患者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14时45分,该院进行了网络直报,并将情况通报给江苏省、南京市和鼓楼区3级CDC。
南京市江苏路172号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该中心崭新的现代化实验大楼中,多个实验室为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SARS疫情后,江苏省政府相继投入两亿多元装备实验室,培养提升实验室人员能力。几年来,对不明致病原样品的快速甄别,是该中心实验室工作的一项基本训练内容。拿到不明原因样本首先排除SARS、禽流感的操作,实验室人员已相当熟练。而1日15时拿到样本,他们却都感到了一种沉重。因为,这是一次实战!
12月1日的夜晚,江苏省CDC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患者几个类别标本同时进入了检测程序。18时20分,工作人员采用核酸扩增试验方法开始检测。
当晚22时,江苏省、南京市两级卫生行政领导,两级卫生应急办,两级禽流感专家组,省人民医院等相关人员,紧急集结至省CDC。在江苏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的主持下分析讨论这位患者的病情。
23时45分,江苏省CDC实验室检测完成。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
检测报告呈到会上,与会者个个表情严峻。综合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们讨论认定,该病例为江苏省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省首例禽流感病例的确认结论,须由中国CDC国家流感中心实验室检测作出。发现禽流感疑似病例,须在两小时内报告卫生部。
启动预案
时针指向2日凌晨2时30分,疫情报告以传真形式向卫生部发出。
会议决定,立即启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依法规,遵程序,规范展开紧急应对。同时部署,立即查明所有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省、市、区3级CDC联手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成立善后小组,妥善处理患者遗体;开启面向社会大众禽流感预防宣传。
2日凌晨3时40分,病人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离开了人间。
凌晨5时,向中国CDC国家流感中心输送病例标本的汽车从省CDC驶出,奔向北京。18时,病例标本送达北京国家流感中心实验室,连夜检测复核,结果与江苏省CDC检测结果吻合,从而判定,该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判定结果立即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12月3日入夜,卫生部、江苏省卫生厅同时向社会公布了这起疫情。
提及当时的情形,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最深的感觉就是当时的紧张。他告诉记者,12月2日凌晨3时多,他和南京市卫生局应急办主任从省CDC径直回到局里,立即调集几路人马同时行动。“我国对传染病防控实施属地化管理。疫情出现在南京市,南京市卫生局是直接指挥应对的当然责任人。”
2日凌晨5时许,对患者遗体及其病房终末消毒进入程序。南京市CDC担任现场总指挥。省、市两级CDC消毒专家到场指导,鼓楼区CDC应急小分队两名队员进入病房,对患者遗体及其病房以及患者生前居住的单元房终末消毒。
与病人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也在这日早晨铺开。为患者提供医护服务的62名密切接触者名单很快报出,在医院内开始了医学观察。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7名亲属手机全关,住家上锁,一时间全部联络不上了。市、区两级CDC流调人员四处寻找,街道居委会一同参与。几名流调人员连日守候在殡仪馆。
3日上午,痛失爱子的老陆出现在殡仪馆。从出现轻微感冒症状到死亡,总共8天,身高1.74米的儿子永远地走了。年过5旬的父亲流着泪说,这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他和妻子都想晚几天火化儿子的遗体。流调人员字斟句酌做工作,终于赢得了配合。当日下午,疾控人员指导安排了小型送别,对殡仪馆及所有送别亲属进行了医学防护。之后,对场地终末消毒。
老陆入院
发生人禽流感后开展应急监测与疫情搜索,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一项基本要求。12月3日,南京市开展发热伴流感样病例应急监测,每天对划定区域内相关病例采样,送省CDC检测。疾控人员同时进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筛查搜索不明原因的肺炎。每天16时前,全市所有当日监测到与搜索到的病例全部报到市CDC,所有采集样品全部进入省CDC实验室。与患者密切接触的7名亲属被特别关注,设责任人,每日两次测量体温,一一记录。
鼓楼区是小陆生前居住地。按属地7名患者亲属的医学观察,全部由鼓楼区CDC人员承担。上门服务之余,工作人员不时电话询问需求。
12月4日下午,听说悲痛别子的老陆身体有些不适,19时许,工作人员两次打电话关切询问。21时30分,老陆妻子打电话到市CDC说,老陆出现发热,体温测量39℃。老陆解释,发热是因为疲惫和洗澡着凉。一直高度警觉的工作人员,即刻拨通了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电话。应急办主任吴蔚庆立即向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报告,黄副局长即刻向陈天明局长报告,陈局长立即召开紧急碰头会。仅仅几分钟间,就决定立即将老陆护送到传染病定点医院——市第二医院隔离救治。
22时10分,120救护车悄悄停到了老陆家楼下,多次与老陆会面的市CDC副主任陆小军站在车旁,拨通了老陆的电话,请他与妻子一起戴上口罩下楼,坐救护车去医院。
“走进来时眉头紧锁,默然无语……”12月4日夜晚迎接老陆入院的南京市第二医院的一群医护人员都对老陆“特沮丧”的表情记忆深刻。
先于老陆夫妇到达市二院等候的省人民医院孙培莉医生迎向老陆。“我是得了和我儿子一样的病吗?如果是,就不要治了……”老陆对熟悉的孙医生哽咽着说。孙培莉和在场的医生、医院领导都说:“你一定能够被治好!所有医生都有信心,你更要有信心!”
一入院,老陆就得到了全面体检与救治。连夜做CT检查,查生化,作血气分析。院长赵玮亲自挂帅,分别组织急性传染病科、消化科、ICU病房等科主任共同组成抢救治疗组。借鉴救治非典型性肺炎的成功经验,拟订抢救方案。这一夜,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领导、专家,都在医院等候老陆的检查结果。
胸部CT片显示,老陆双下肺肺炎改变,且与一般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影像学表现严重不符。初步诊断为“两下肺肺炎”。
5日8时40分,省CDC实验室检测结果得出。实验室荧光定量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特异基因、H5亚型和N1亚型特异基因均为阳性;NASBA检测甲型流感病毒H5亚型特异基因为阳性,符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实验室诊断。
国家人禽流感病例诊断规定,有相关病例发生在前的,省级专家组可以确认后续病例。
5日9时30分,省、市专家组召开联席会议,各科临床专家和疾控专家充分讨论判定,老陆为人禽流感确诊病例。随即,老陆的病例进入网络直报。12月6日,中国CDC国家流感中心对病例呼吸道样本复核检测,结果与省CDC检测结果一致。12月7日,卫生部公布了这例新增病例。
追踪查源
在陆姓父子病例出现前,我国没有确诊过家庭聚集性禽流感病例。2005年11月,发生在湖南湘潭县的贺姓姐弟病例,均与病死鸡有接触史。12岁女孩因没能采集到所需标本,最终未能认定禽流感。
南京家庭聚集性人禽流感的确诊,在我国是首次,在世界上也不多见。人们普遍关注一个问题,这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是否存在“人传人”?
记者采访当地有关部门获悉,两个病例发现后,江苏省CDC与中国CDC通力合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了病人诊断,同时从两例病例标本中均成功分离出病毒,并迅速开展了基因序列检测。结果查明,所分离病毒仍为禽源病毒,病毒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异,不具备轻易感染人的生物学基础。
这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没有明确的家禽接触史。那么,引起陆姓父子患病的病毒究竟来自哪里?
既往疫情资料显示,近年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都发现了没有病死禽明确接触史的人禽流感病例。有专家推测,在没发现动物禽流感疫情的地方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感染的可能性有两种。其一,实际动物间禽流感疫情已经发生,规模较小,没被发现。其二,动物携带禽流感病毒却没有发病,人接触后感染发病。
老陆病情确诊后,南京市禽流感疫情紧急应对再度升级。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暴露后医学观察人数扩大到83人,对传染源的排查也更加深入细致。
父子俩发病前1个月的活动轨迹,发病前2周去了哪里,吃过什么,遇到过什么等等都被调查出来,列为一条条线索,一一去查找可能的暴露危险。
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黄杰给记者看了一张大表,大表标记了患者致病原溯源的脉络。其中一条线索的查找过程是,从患者进食的一道有禽类的菜肴追到该禽类食品原料购进的农贸市场,再追到在该农贸市场出售该禽类食品原料的商贩,再追到该禽类食品原料的养殖地。所有环节查找下来,没有发现问题。
鼓楼区CDC主任朱小燕告诉记者,第一例病例病逝后,卫生、农林等部门配合,在患者家半径一公里范围捕鸟,检测其是否携带病毒。疾控、农业、林业等部门还分赴4个家禽批发市场、两例病例发病前到过的农贸市场和就餐场所,针对南京市家禽销售、管理,农贸市场家禽、野鸟带毒状况详细调查。累计检测禽类及其环境样品699份,结果也无一阳性。
对于83名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最终“网”住了老陆一人,其余人员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12月12日83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医学观察。
陆姓父子致病原源于何处,依然是个谜团。
摆脱死神
艳丽的鲜花映衬着笑脸,与院长合影,与医生们合影,与护士们合影……2007年12月25日老陆病愈出院前的笑容和激动,永远印在了医生、护士们的心里。日前在南京市第二医院,记者看到了与老陆合影的医护人员。他们说,他们懂得老陆的心。因为,他们目睹了老陆怎样和医护人员一起努力,挣扎着摆脱了死神。
时光向前推到2007年12月5日,入院第二天7时,老陆轻咳,无痰,肺部检查无明显变化。10时,血氧饱和度下降,胸部CT片显示两下肺肺炎明显加重。12时,体温上升至39.9℃。对症处理半小时后,体温仍维持在39.2℃。当晚,老陆精神萎靡,出现I型呼吸衰竭。当日,卫生部医疗专家组已经抵达南京。19时30分,医院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在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祖瑚主持下,国家、省、市临床专家共同研究调整治疗方案。国家专家组特别建议,将老陆转至该院新建成的ICU病房,以最佳医疗条件保证治疗效果。
其后,国家、省、市临床专家共同组成联合专家组,每天会诊,研究讨论病情,不断调整完善治疗方案。市第二医院成立了专门抢救小组,精心挑选配备了3位科主任、5位医生、6位ICU专业护士进驻ICU病房,24小时精心医护。
5日22时,卫生部部长陈竺从北京赶到南京,连夜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会议一直开到6日凌晨。
6日上午,陈竺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看望患者及医护人员,并通过现场视频与ICU病房里的医护人员通话,代表卫生部向他们表示感谢。
同日,患者最高体温37.6℃,咳嗽较严重,能少量进食。精神较萎靡,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胸片显示,双肺中下肺野原有高密度阴影进展趋缓。7日,体温维持在36.8℃左右,精神较前日稍好转,仍咳嗽,无痰,无呼吸困难,肺部仍可闻及湿罗音。胸片显示,双肺中下肺野原有高密度阴影有所缩小,其中左下肺高密度阴影可见吸收明显。7日过后,老陆的病情逐步稳定。入院10天后,老陆病情不断好转。25日痊愈出院时,其实验室检测结果已经连续6次阴性。
遗憾与信心
一位参与救治老陆的医生告诉记者,老陆是一位幸运者。作为第一位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他的病情获得了及早发现,并在发病前一天即预防服药。入院后,更得到了众多专家的精心救治,还及时应用了特异性免疫血清。
在采访中,许多人都对记者说起这次疫情处理与省卫生系统禽流感应急演练时间巧合,演练脚本与现实惊人相似。所不同的是,演练脚本中感染禽流感的是一对母女,实际染病的是一对父子。不少人因此开省卫生厅应急办主任李少冬的玩笑:“你今天演练,明天演练,别把假的又演真了吧?”
玩笑是善意的,而在现实中,江苏省这起禽流感疫情的处理,得到了来到南京实地调研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国家相关机构专家的高度肯定。他们对于江苏省对这起突发疫情的应对表现称赞不已。作为不断在江苏省卫生系统进行应急能力演练的组织者,省卫生厅应急办主任李少冬说,紧急应对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平时的训练。
回望这次人禽流感之战,江苏省CDC副主任羊海涛的感受是,整个工作队列从容有序,科学严谨,一切依照应急预案规范行动。
然而,在人们弹冠相庆老陆康复的时候,一个事实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死亡仍在不断发生中。而且,人们对其何时何地降临仍然没有理性认识。对于这个遗憾,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胡晓抒向记者坦陈,目前人类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认识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以现有的科学认知水平,还难于阻止它的出现。“但是,我们能够做到不断提升紧急应对能力。病例出现了,我们能够快速识别,并且具有了一次冷静应对、成功救治的经验。”
(健康报记者:郑灵巧、陈少军 通讯员:汤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