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骨细胞抑制剂 有望开发出抗骨质疏松新药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2-11  查看次数:610

    日本大阪大学和美国的研究小组日前称,他们在对实验鼠的实验中发现,用药剂抑制附着在骨头表面的破骨细胞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相关文章发表在8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破骨细胞是骨细胞的一种,由多核巨细胞组成,直径100微米,主要分布在骨质表面、骨内血管通道周围,行使骨吸收的
功能。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功能上相对应,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研究人员发现当破骨细胞活动过于活跃时反而会降低骨质密度,引起风湿。

    该小组使用特殊显微镜观察老鼠骨头内部情况后发现,血液中的一种脂质(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可起到分离破骨细胞的作用。给患有骨质疏松的老鼠注入促进破骨细胞从骨头表面分离的药剂后发现,骨裂症状与不注射药剂时相比减少近60%。大阪大学副教授石井优表示:“这一发现可能有利于开发出应对骨质疏松的新型疗法。目前已有削弱破骨细胞活动的相关药物,若能配合使用能抑制其附着于骨头表面的药物或可提高疗效。”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目前危害着全球大约三分之一50岁以上的女性和五分之一50岁以上的男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平均寿命的提高,这种疾病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预计日本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超过1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