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急救技能应写入教材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13  查看次数:1901

   全国政协委员李文志建议,应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写入中学或大学的教材中。从中学开始就应该掌握急救与复苏的知识与技能。

  李文志说,人们越来越重视避难与逃生自救技能知识的宣传及培训,尤其是四川大地震时,一些受过训练的人逃生率非常高,而没有受过训练的逃生率很低。能为他人实施救助应视为公民的一个美德,也是衡量我们公民素质的一个标准。先进国家已经把急救复苏技术作为公民必须具备的技能。我们国家现在仍认为急救与复苏是医务工作者的事情,与一般的人没有关系。事实已经证明,发生突发事件时,如果在第一现场及时实施救助,抢救与复苏的成功率非常高,我们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作为一个施救者,去救助身边需要救助的人。

  李文志认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我们的公民都不太清楚。如一个心肌梗死或脑出血的病人,家属或朋友做的最多的就是尽快把病人背下楼,背上车然后送往医院,而往往在运送病人去医院的途中,病人就已经失去了抢救的机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懂得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就会避免这种严重的后果,因为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决不能去背,最好就地进行处置稳定后再平移。

  为此,李文志建议,转变观念,急救与复苏并非是医务工作者的专利,我们的公民完全能完成此项工作,为他人施救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应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写入中学或大学的教材中,从中学开始就应该掌握急救与复苏的知识与技能。除医务人员外,其他相关岗位录用人时,应将急救与复苏知识与技能列入考试或考核内容。公共场所,尤其涉及到急救的场馆,如游泳池、学校、大会场等要安置自动心脏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