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初探

来源:西南军医  作者:陈良飞,黄成锐,滕晓雪  发布时间:2009-03-22  查看次数:2198

【关键词】 突发;卫生事件;医学救援
  【中图分类号】 R 821·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2-7193(2008)02-0134-01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并日益影响着部队的安全稳定和官兵的身体健康,现已成为军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军队各级卫生机构平时除担负部队的一般性卫勤保障以外,还要积极参加地方各类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任务。近几年,受经济、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防病防疫形势日趋严峻,笔者就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如何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各类重大传染病疫情、集体中毒事件、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各类恐怖事件等,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量伤病员,往往会超出基层部队卫生机构的救治范围和收治能力,如果事先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势必造成现场救治组织不力、场面混乱、顾此失彼,效率低下等现象。因此,部队卫生机构预先制订综合性、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卫勤机构的任务、工作重点、预计发病人数、药品器械消耗,明确卫勤力量的抽组方式、人员组成等,做到一案在手多手准备。
预案的制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降低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工作原则,成立应急指挥部和办公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调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应急处置的合力。预案的制定参照《传染病防治法》、《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大困难预想和设置,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指挥程序和内容,包括预行号、行动要求、人员装备、编组方式、任务区分等。重大传染病、集体中毒事件、自然灾害及重大意外伤害等控制预案,要明确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不仅医务人员要掌握,而且要求非医务人员也易于了解掌握,要让全体官兵人人都参与,这种看似很简单,但可有效地预防措施,就是最好的预防策略。
2 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事先没有任何征兆、防范和预见,一旦发生,波及面宽,危害性大,伤病情复杂,感染和死亡率高,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了解并是参与一线抢救的人员,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不明原因的疾病或中毒事件,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思想,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的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流行病学方法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传染病和常见中毒的防治知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状态下救治技术的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等。同时要建立定期演练机制,把处突训练纳入年度卫勤分队训练内容统一筹划和组织,通过模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训练来提高救援队伍的综合应急处置能力,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大规模免疫、治疗、药品供应、病情采集、患者跟踪等需求,具备快速反应、确定性救治、综合防护能力。
3 加大处理突发医学救援物资储备
  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发病,短时间内,医护人员、药材及特殊的医疗器械将严重短缺或超负荷运转。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平时,部队各级卫生机构的药材库存量很小,仅可满足短期内一般患者的需要,预防和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要的大量应急物资,如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和通信设备等,应当有一个预先筹购机制,可提前与军地相关行管部门和采购供应站达成协议,确定优先、高质、足量、快速到位。同时,部队各级卫生机构要在战备储备的基础上,增加和单列处突药品和相关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救治器材的研究,制定和改良一些拆启简单,存取方便,易于运输,能够满足应急救护的特需物资和装备。
4 建立军地协同的应急防控机制
  发生在驻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由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申请军队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参加医学救援的既有军队卫勤力量,又有地方卫生力量,因此,要建立军地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同机制和协同方法,包括与当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机关、业务部门、医疗机构的联系,在统一指挥机制下,明确部队卫勤机构的工作任务、救治和后送体系、收治范围,确立与地方应急指挥、疾病监测、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等各方面的协同方案,建立军地协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交流机制。
5 做好公卫事件的应激心理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公众反应十分强烈,暴露于事故现场及可波及范围内的民众,将引起恐慌不安心理,特别是原因不明的疾病流行,将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众心理干预尤其重要。一方面,在可控范围内,对涉及事件之中的军民进行信息公开,尊重军民对事件的知情权,注意疫情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及时提出成熟的防治控制方案,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信赖,减轻和消除军民的恐慌情绪,这对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抽组部队兼职心理医师组成应急心理干预小组,对因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过度伤害和刺激的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抚慰和必要的心理治疗。

点击浏览全文:部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初探

http://http://www.eph.org.cn/download/0903222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