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红十字会 杨柳青
总会“九大”的胜利召开,给应急救护这一红十字会的传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山东省红十字会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会“九大”会议精神活动中,提出要在开展传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扩大影响力,使自救互救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实施救护成为义务、接受急救成为权利,实现自救与互救在权利和义务上的相互统一。
近10年,山东省各级红十字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400多万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和社会影响。特别是今年,山东省红十字会着力在提高应急救护师资培训质量、扩大红十字应急救护影响力、突出应急救护特色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使得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进一步得到推广,民众自救互救意识显著提升。
三措并举,增加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含金量”。
一、争取医学教育学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针对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的特点,在对培训对象的选择上,以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作为主。为了调动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山东省红十字会争取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只要参加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并通顺利过考核拿到师资培训资格证的学员都可以拿到5个学分。因为“医学教育学分”与医生的职称晋升直接挂钩,所以,这项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激励措施的引入,将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加入到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的队伍中来,有助于师资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山东省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师资培训队伍,确保培训质量持续提高。山东省红十字会建立了一支由山东省齐鲁医院、千佛山医院等几家省级医院从事临床救护的专家教授组成的师资培训队伍。通过在长期的应急救护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使临床救护的应验和应急救护的需要有机地结合,保证了培训质量持续、稳步地提高。
三、严格应急救护师资培训考核标准,提高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准入门槛。为了确保师资培训的实效性,山东省红十字会在进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传统操作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模拟突出事件、自然灾害、重大活动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并把每一步的操作严格细化。通过对考核制度的严格把关,使培训效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与 “全运会”和举办大型纪念活动,扩大红十字应急救护影响力。
一、参与、服务“全运”。山东省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在山东省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为赛会提供应红十字急救护志愿者培训服务。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举办十一运应急救护骨干培训班。邀请 10名曾为北京奥运会进行救护技能培训的专家,为来自山东省各赛区市的应急救护骨干班进行授课,培训应急救护骨干200多人。与省卫生厅、团省委等部门一起开展赛会志愿者培训,全省共举办培训班70余期,培训全运会赛会志愿者5000多名,城市和社会志愿者1.5万余名。
全运会结束后,山东省红十字会针对赛场内外容易出现的突发事件,结合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内容,及时总结在培训赛会志愿者方面的经验,研究应对赛事应急救护培训的有效措施,为今后参与赛会志愿者培训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举办第5个“世界急救日”大型纪念活动。为了纪念第5个世界急救日,山东省红十字会联合十一运会组委会医疗卫生部、省卫生厅在省体育中心体育馆北广场举办了声势浩大纪念活动。活动现场,山东大学红十字志愿者和山东医专红十字志愿者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急救操作,同时还还组织省级各大医院专家为广大群众免费提供优质的医疗咨询和诊治服务。
通过参与和举办这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的活动,拓宽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服务范围,普及了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扩大红十字应急救护影响力。
突出红十字应急救护特色,增强救护培训针对性。
山东省红十字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青岛市红十字水上救护队”和“烟台市红十字海上救护队”两个专业的红十字水上应急救护队,专门从事海上救护的培训,并提供专业的红十字海上应急救护服务。建立了“山东省红十字会鲁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和“山东省红十字会青岛水上救护培训基地”,在两个基地组织救护培训师资班3期,培训水上救生师资98人,应急救护培训师资60人。其中山东省红十字会鲁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建立是依托鲁南集团医院为基础建立的,这种整合医院救护资源的方式,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立了“山东大学红十字救护队”,组织救护队深入社区为居民传播救护与健康防病知识。在 “5.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晚会上,“山东大学红十字救护队”的队员还与歌手满江互动展示应急救护操作技术。通过开展这些有特色的应急救护活动,丰富了应急救护的内容,增强了应急救护的针对性,使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整个社会自救互救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做更多地探索和努力。要通过培训质量的提高、救护能力的增强、服务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向更广泛、深入的方向发展,使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