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捞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2-17  查看次数:917

发展方向:
    交通部李盛霖部长最近指出:在新形势下,救捞工作要立足“三个服务”,通过四个方面的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救捞宗旨:
    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

救捞目标:
    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的海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

救捞精神: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肩负使命:
    交通部救捞系统始建于1951年8月24日,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打捞队伍。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承担着我国海域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海上应急抢险打捞、海上消防、溢油污染清除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代表我国政府履行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赋予的国际义务。

救捞力量:
    救捞系统是我国水运事业平安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力量,始终伴随着我国水运事业蓬勃发展而逐步成长壮大。2003年以来,通过救捞体制改革,国家加大了对救捞事业的投入,救捞系统生机勃发,活力空前。目前,全系统已发展成为设有三个救助局(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打捞局(烟台、上海、广州)和四个救助飞行队(北海第一、东海第一、二和南海第一),拥有近万名职工、54艘救助船舶、132艘打捞船舶和11架救助飞机的世界闻名的专业救捞队伍。北起鸭绿江口、南至西沙海域,救捞系统在沿海共设立20个救助基地、7个航空救助基地,全年部署52艘救助船、9架救助飞机、18支应急反应救助队,全时执行救助值班待命任务,在沿海水域初步形成了海空立体救助体系,随时可以迅速出动救捞抢险,为沿海水运交通安全提供基本可靠的保障。

崭新机制:
    体制改革以来,救捞系统坚决贯彻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不断提高海上人命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力加强海空协同的立体救助体系建设,实行了“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的动态待命值班新机制,将救助船港内值班改为海上值班,靠近事故多发区域值班,并根据不同时间和环境条件,适时调整待命值班力量部署,大幅度缩短了应急救援的到达时间,救助效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