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推进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建设。尚未单独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的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2010年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积极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沟通,争取支持,确保省辖市卫生局全部增设卫生应急办公室;县级卫生局要明确专门科室确保有专人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是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必须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明确专门科室(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以在全省形成上下对口、分级负责、信息畅通、指挥有力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
二、大力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优化设计、科学有效,整合资源、网络贯通”的原则,依托省卫生厅信息系统平台,加快全省卫生应急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卫生政策法规、医疗卫生资源、传染源、放射源、疫源地、诊疗方法、检验检测、解毒药物等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卫生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传输与共享,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加快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并与同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卫生应急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传输与共享,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全面及时地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资源等有关信息,逐步在全省卫生系统形成信息快捷、指挥有力、功能齐全、反应灵敏、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网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
推进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硬、软件建设,整合和统筹管理全省急救医疗资源,加快全省急救医疗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切实做到全省院前、院内急救医疗资源信息网络化管理,构建省、市、县三级急救医疗决策指挥平台体系,实现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诊)等基本功能,为全省急救医疗决策指挥提供信息支撑,进一步发挥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作用。
积极与省相关部门沟通并请求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步伐,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并利用现有的疾控系统业务信息资源,建立完善全省化学毒物、放射源、菌种数据库和GIS分布图。建成后能承担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监测预警、检测检验、物资储备、培训演练、疾控应急资源库管理、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卫生应急宣教等任务。
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
继续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网络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突发急性传染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缺课监测、药房用药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等,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结合实际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为基础,以数据库为依据,采取综合评估手段,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制机制,提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逐步实现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建立公共卫生危险因素和事件信息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客观、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方案。完善省、市、县、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建设县、乡信息报告网络。依法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加强对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重点加强省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等能力建设
对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要求,加强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的野外工作与生活装备、培训与拉练,把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建成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专业化、规范化的队伍,以提高在重大灾害中特别是在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中断,当地卫生服务功能丧失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救援的能力,同时,配备统一的服装、标识,装备野战条件下的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专业救援系统、应急人员生活和后勤保障系统,以提高极端条件下的快速反应和医疗卫生救援能力。
五、切实推进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特别是县、乡两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对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加强队伍装备和能力建设。突出加强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体系,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的各类卫生应急队伍。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基层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配备、培训、演练和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费用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给予支持。明确城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把帮助组建基层卫生急队伍作为对口支援重要内容。
六、全面推进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坚持卫生应急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以社区、乡村、学校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活动。通过开展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对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促进基层卫生应急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等形式,继续开展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对通过验收的单位授予铜牌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积极借鉴国内、外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大力加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卫生应急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学校教学中增加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内容,在有关媒体栏目、节目中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宣传应急预案,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公共卫生安全文化,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合力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学校(托幼机构)是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单位。各地各单位要依据《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合作机制》,按照“预防为主、减少事件,信息共享、措施联动,控制危害、服务师生”的合作原则,与当地教育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和合作力度,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处置、健康教育、宣传培训和督导检查等防控工作。通过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因病缺课监测早期发现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早期处置,不断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八、全面提升全省12320运行管理水平
我省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12320建设的第一批试点省(市)。早在2007年底,全省13个市就已全部开通了12320电话。按照卫生部要求,12320最终要实现卫生部门向公众提供卫生与健康的全面信息服务,各地要通过12320电话和网络对外提供医疗卫生咨询服务,畅通举报、投诉、信访和权利救济渠道,实现咨询平台信息发布、咨询查询办事、维权、民意反馈、政策沟通协调、政策宣传六大功能。要拓展12320预约挂号等功能,建立健全12320内部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实现省与各市12320之间的联网运行,做到省、市整体联动,全面提升12320运行管理水平。
九、全力做好对口支援绵竹市医疗卫生工作
按照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我省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全省卫生系统的对口支援力度,督促厅直单位和20个市卫生局按照与绵竹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签署的对口支援协议,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巩固已取得的阶段性对口支援工作成绩,进一步落实对口支援协议内容,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绵竹市提供人力、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形式的援助,不断提高绵竹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和业务管理水平,推进绵竹市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