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急救知识 避免悲剧发生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2-09  查看次数:946

    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可猝死事件发生后,因为不懂急救,许多人第一反应是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就是等待。专家表示,多数猝死者就是在这等待中死去了。事实上,有时只需要对猝死者采取简单的心肺复苏,就能挽救生命。在我国,因人们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缺乏,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仅为1%,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却在25%以上。近日,记者就市民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状况进行了一番采访。

  意外猝死 黄金抢救只有4分钟

  70岁的王越全(化名)老人刚和家人吃完饭,在一句“不舒服”后就捂着肚子倒在了地上,老人的病来得很急。由于只有老伴一人在家,老伴只好向子女打电话求助。当子女们纷纷赶到时,距离老人发病已有一段时间。由于老人在发病过程中大小便失禁,家属又对老人进行了简单擦洗,结果也耽搁了一段时间,此时,老人躺在地上已经是异常痛苦。被送到医院时,老人呼吸、心跳已全部停止。

  哈市某闹市路段,一中年男子突然趴在冰冷的地面上,口吐白沫,抽搐不止。现场有人打120急救电话求助,但没人知道除了等急救人员外该做些什么。后来,经了解,该男子是癫痫突然发作。对于这种疾病,一旦突发,病人不仅可能会咬断舌头,甚至因为食物返流引起窒息。而像当时该男子面部朝下,口鼻受压迫,也有呼吸不畅导致窒息死亡的可能。据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经急救中心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中,有70%以上是心源性猝死,其中大部分病人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已经心脏停止跳动多时,复苏的机会渺茫,在这些猝死者中,有一些并非脏器功能衰竭,只是没有抢到有效的救治时机。通常来说,心肺复苏的有效时间是4-10分钟。要想提高猝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一方面要靠进一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急救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全民的自救互救意识也是刻不容缓。

  本市市民 会急救者寥寥无几

  “急救是一门学问,黄金抢救4分钟是世界公认的抢救概念。”据市120急救中工作人员介绍,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4分钟内得到心肺复苏救治,存活率可达50%;4至6分钟内救治,存活率降至10%;超过6分钟救治,存活率小于4%;超过10分钟,病人几乎救不活。发生意外,第一目击者就是直接抢救者。据了解,在我国,87%的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之外,其中四分之一的病人因为第一目击者不懂得急救措施而导致伤残或者死亡。在本市,目前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15分钟左右,再快的医生也无法在“黄金4分钟”内赶到病人身边。这时,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就非常关键,如果经过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第一目击者就能现场施救,在120急救车到达前,为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如此关键,但实际情况是,本市市民目前急救培训普及率还很低,而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群中,能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的却不是很多。据了解,与其他国家和城市相比,本市的急救培训普及率还是很低,“看到因为第一目击者不懂急救知识,导致病人在等待中死掉时,很多急救人员都特别痛心。”一名从事多年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

  改变现状 急救培训进行时

  现代医学急救提出了“第一目击者”这一概念,“第一目击者”广义上讲,是指发现病人伤病情况的现场第一人。现场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第一目击者”肩负着尤为重要的任务,如果能够立即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救护措施,有可能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掌握自救互救的常识。另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自救互救的常识,哈市120急救中心以后将不定期地开展急救培训,哈尔滨市市民可以向120急救中心培训科报名参加培训。

  相比往年,哈市社会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增强,特别是一些社区、企业单位会找到培训科主动预约培训。多年来,哈市120急救中心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将使更多伤患在发病早期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更多猝死患者在“生命黄金时间”得到徒手心肺复苏支持,坚持到急救人员专业抢救,幸运地起死回生。相关链接

  节日急救常识

  关键时刻用得上

  当危急病人生命受到威胁时,请您立即采取急救复苏术及人工呼吸,同时,要立即给急救中心、急救站或附近的医院拨打电话,请专业医务人员前来进一步抢救。抓紧时间进行急救措施:

  1.详细观察病情变化。如心脏跳动、呼吸状况、神志、出血量等。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方法,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加压止血、包扎固定、服用对症的急救药等。

  2.拨打急救120电话。拨通电话后,准确清楚、简单扼要说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危急病情、症状。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门牌号及电话号码。

  3.约定好等候急救车的准确地点。选择就近的路口,明显标志性建筑的门口、醒目的公共设施等处接车。

  4.如果是意外灾难性事故,必须说明伤害的性质,如交通事故、火灾、溺水、触电、中毒类别等,还必须说明伤者的人数等情况。

  5.尽量准备病人以前的病历材料,所服用过的药物,以利医务人员的救治。

  6.打完电话后,必须迅速赶到约定地点等候接车,尽快带领急救车赶到现场,协助医务人员以正确的搬运姿势把病人抬上急救车运往医院。

  7.在医务人员抵达抢救时,应告知曾施行过何种急救及处理措施,准确回答医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