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生命需要高效的应急机制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张远帆  发布时间:2010-04-20  查看次数:1294

从18日起,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天气就一直备受关注。天气预报说,未来5天玉树震区将有两次中级以上降雪。就在预报发出后不久,从各地调运的棉帐篷和火炉等取暖设备就已抵达或正在运往玉树,当地政府用汉藏双语向受灾群众发出了预警。与此同时,奔波在救援道路上的车辆和人员收到了防寒、防冻、防滑的提醒。19日,玉树的部分地方开始飘雪,但得益于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提前的应对措施,降雪没有扰乱救灾的进程。

2008年的5·12地震,给包括政府、民众和民间组织在内的所有人上了宝贵的一课。正是那次灾难让人们意识到,天灾无法避免,但是科学、高效、合理的应对,可以让我们在面对灾难时掌握主动,将灾难的损失减至最低。

在玉树地震发生之后,民政部、工信部、国家减灾委、国家地震局、公安部、卫生部、教育部、军队、武警、消防、水利部、国家地震救援队、青海省及玉树州的政府……几乎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了应有的反应。而且不幸之中的万幸是,玉树新建成的巴塘机场震后仍然可以使用。于是,我们看到,地震发生当天,当地政府就公布了震区最需要的物资,这使得各地的爱心捐助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看到,在4月15日,地震的第二天,详细的救援任务时间表就已出台,对不同情况的灾民的安置补助政策已经制订,并且马上得到了落实;我们看到,测绘部门在第一时间提供了卫星遥感地图,为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中科院号召院士们为抗震救灾建言献策;我们看到,地震后不到一周,交通、通讯、水电等已基本恢复正常,灾区群众衣食住行基本得到保障,重伤员被第一时间转运外地;我们看到,在调往灾区的食品中,面粉和肉食占了大多数,这充分考虑了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

我们也看到,灾难发生后,当地的民众在悲痛之余,积极投身到抗灾工作中。在废墟上帮助救援的当地青年对本报记者说,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向各地的救援队学习怎样救人,今天他们救了我们,将来我们可以去救别人。

我们还看到,奔赴灾区采访的记者,许多自带了发电设备、帐篷睡袋、干粮和抗高原反应的药品,因为5·12地震的经验告诉他们,作为报道人员,不能让自己成为灾区的负担,不能占用本该分发给受灾群众的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