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近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谈到近期备受关注的张悟本事件时表示,“老百姓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权威的、科学的、准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还不通畅。”卫生部发言人分析说,去年卫生部新闻中心做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只有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养,所以才有这么多人盲目相信社会上所谓的养生保健信息。
坦率地说,从张悟本事件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的是,大都是有医疗需求的人才会轻信张悟本及其悟本堂,显而易见的是,极少有健康的人花费2000元之高的“咨询费”去咨询养生专家,一般都是身患疾病、甚至顽疾的人才会出此下策。很多时候,人们在原本严谨的医学以及医疗范围内得不到恰当以及精准的治疗,才会去轻信所谓的养生专家。而张悟本的商机正好来自这里。
医改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医改的动因正是需要解决民众普遍认为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本来,医学是很严谨的事情,但是由于一些医院以及医生的个人利益,他们并没有给病人以恰到好处的治疗,以至于一些病人的疾患长期得不到解决。尽管,也存在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并非一两个药方就能解决,但是患此病的普通病人要想能高频率地接触这方面的专家医生,是比较困难的,在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挂专家号可能需要凌晨两三点就去排队等候。而一些民营医院对一些疑难杂症则大肆打广告,宣称能够根治或者彻底治愈,给很多患者一些不正确的治疗预期,导致治疗之后效果与预期不符,而对医疗服务失望。求医与养生之间的界限并不模糊,前者靠吃药打针,后者重食疗,但是很多人却相信了张悟本所说的绿豆治百病等,可以想见,他们或许已在求医过程中可能受到了种种阻滞。
据悉,2009年,卫生部以通告形式向社会推荐了81种卫生科普图书,通过各方面专家对卫生科普、卫生保健图书进行平衡、检查、审查,向社会推荐。发言人说,“现在社会非常流行的排行榜前多少名的图书,都不在我们推荐的范围之内。”
这种普及大众健康知识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杜绝社会上再次出现张悟本事件则需要公共医疗服务在民众心中重建自己的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公立医院的专家应该多与社会分享自己的医学知识,比如与社区进行一些医学讲座之类,又或者可以开展一些公益性质的医疗咨询。医疗本身就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冷冰冰的书本肯定没有面对面的答疑效果好。一些人之所以花重金找诸多“张悟本”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难以接触到真正的专家;并且,政府也应该规范民营医院,民营医院的存在无疑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其医德医风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很多网民都曾反映小病在民营医院看成了大病。政府应该严厉打击医疗广告的渲染,给普通民众以正确的治疗预期,建立正确的正规治疗预期就不会让患者去轻信所谓的养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