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要把好哪几关?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邢化峰  发布时间:2010-10-13  查看次数:1075

  当前,我国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等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不断上升,环境风险加剧。一些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重金属污染事件危害极大,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处置失当,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笔者认为,环保部门要做好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除了要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纳入日常环境监管范畴,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和装备建设,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落实各项工作职责外,还应把好如下“五关”。


  首先,要把好环评审批关。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所有上马项目必须严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特别加强环境风险审查,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提出具体处理建议。对未经环评的企业项目要严肃查处,做到从源头上防范突发环境事件。


  其次,要把好“三同时”验收关。对未落实环保审批要求、未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无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治理设施达不到要求以及污染隐患大的项目要坚决制止生产,特别要杜绝长期违法生产行为,从根本上消除“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


  第三,要把好监督管理关。严肃查处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取缔、关闭和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加强日常监管,对超标排污的依法责令限期治理,对超过排放总量的进行区域限批,对偷排偷放的实施停产治理直至关闭。


  第四,要把好预测预警关。优化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数据共享系统,严格特征污染物的监测管理,做好重金属污染的预测预警,做到“有事无事按有事准备,大事小事按大事设防”,只有做好了预测预警工作,才能把环境风险和对群众的危害降到最低,避免事后处理环境事件的被动。


  第五,要把好应急响应关。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要严格执行5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检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防止出现因应急响应不当引发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