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HIV经异性性传播的风险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1-09  查看次数:1712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在中国四川省进行了一项关于商业性性服务行业男性顾客中HIV及性传播疾病负担的研究。自2007年,经异性性接触传播取代静脉毒品注射成为中国最主要的HIV 传播方式。该研究成果在《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杂志印刷发表前已可在线查看。


    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彭博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专业博士后杨璀谈到:“我们在商业性性服务男性顾客中发现了大量的梅毒感染者、高风险的性行为及毒品使用行为”。“在男性顾客群体中如不施行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HIV的传播,当前的流行可能会蔓延到普通人群”。


    杨璀及其同事在研究中招募了四川省三个城区的600名商业性性服务男性顾客以调查HIV、梅毒、HCV在当地的流行状况。血液检测结果显示该样本的HIV、梅毒、HCV流行率分别为1.5%、5.3%、8.7%。此外,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0%。研究还发现,在商业性性服务男性顾客中,梅毒感染与没有本地户籍、吸食海洛因、在与暗娼发生性行为后清洗生殖器等因素存在统计学显著关联。


   “由于与暗娼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我们的资料增加了对中国将来HIV经异性性传播扩散至普通人群的关注。” Kenrad Nelson医学博士和论文的资深作者说道,他也是彭博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教授。


   “中国四川省性服务男性顾客中HIV、梅毒、丙型肝炎和高危行为” 论文的作者还包括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Carl Latkin 和Cunling Wang,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栾荣生。


    该项研究获国立卫生研究院变态反应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研究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