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2010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1-10  查看次数:1281

  2006“ 碧利斯”重创东部省份

  7月,第四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800余人死亡,死亡人数之多为近十年之最。当月,第5号台风“格美”共造成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等5省共79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8人,失踪36人。

  台风因其巨大的破坏力被称为自然界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与往年相比,2006年台风呈现生成时间早、结束时间晚、生成源地集中、强度大、危害大、范围广等特点。据统计,200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共生成台风24个,其中共有6个登陆我国,另外还有9个影响我国沿海或近海海域。

  然而,2006年的台风所造成的损失却相对较低。据统计,2006年,交通部共投入公路水毁抢修资金28.5亿元,为抗台风救灾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如果说预警预控是取得防抗成功的前提,那么科学防抗便是取得防抗成功的保障。在2006年防抗台风工作中,交通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部署并落实各项防抗台风工作。特别是部署公路抢通保畅工作,保证港口、船舶、公路设施、工程施工及人员的安全和应急救灾物资的运输,水上运输和施工船舶人员零死亡率,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灾情过后,公路交通部门全力组织开展公路抢修工作,对一时难以抢通的路段,各级交通部门及时制定绕行方案,设置临时警示标志,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

  早在2005年,国家开始建立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全面推广至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领域,成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制度与主要手段。相比于以往零散分布的各种预案,我国新建立的应急预案制度强调体系,具有完整的层级机构和内在逻辑。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原交通部就制定并颁布了《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作为国家级部门预案和公路交通领域的总体预案,为指导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编制相关预案和开展应急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7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源起内蒙古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都有交通保障应急预案,但国内最早的大型活动交通应急预案却源起内蒙古。

  2007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庆典,内蒙古公路局制定了《“迎大庆、保畅通”公路保通应急方案》并逐一落实,确保了自治区大庆各项活动提供优良的公路交通保障,保证了各主要路线安全畅通。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和大型活动预案。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经制定各类应急预案135万多件,各省(区、市)、97.9%的市(地)和92.8%的县(市)和100%的中央企业均制定了总体预案。

  地方部门应急预案有两层含义:一是地方预案,二是对某类突发事件负有直接应急责任的部门预案。地方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对完善我国应急预案体系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突发事件多发生于地方,在“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下,对某类突发事件负有直接应急责任的地方部门应急预案决定着该类突发事件的初期处理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损失扩大。

  公路交通作为基础公共服务,无论是从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本身来看,还是就公路交通在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而言,预案在地方部门应急预案编制中都具有典型意义。

  2008冰雪、地震促使应急机制常态化

  这一年给公路交通部门留下了前所未有的印记。

  1月中旬,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天气突然降临南方大部分地区,导致21条国道近4万公里路段通行不畅,上万车辆和人员被困。交通部门干部职工368.4万人次上路除雪破冰,投入机械29万多台次、应急运力18.6万辆,同时,交通部官方网站中的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24小时不间断地为公路出行者提供最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但不可否认,公路交通部门在这种极端自然灾害面前,应对能力仍然缺乏。

  紧接着,更为严酷的挑战出现了: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公路桥梁损毁严重,造成公路基础设施损失达到130亿元。交通运输部党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迅速启动国家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一级预案,千方百计抢通保通救灾“生命线”,保障抗震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由于各省(区、市)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公路管理部门以及运输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公路交通应急机制建设得以逐步强化,交通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也在加强。

  鉴于连续两场自然灾害,各地公路交通部门依托公路养护及道路运输企业,结合交通战备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专兼结合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运力和物资,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演练。

  尽管取得了抗灾保通的最后胜利,但不可否认,我国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经受考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1月5日至12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带队先后赴河南和湖北两省,就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调研。调研组考察了两省公路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观看了应急演练,并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专项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应急处置效率不高,交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应急处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应急管理资金尚未保障。一些地方重视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但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较为忽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尤为不足。因此,探索建立高效集中、协调有力的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009 武警部队纳入应急体系

  前一年的天灾让问题浮出水面: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体系与机制存在缺陷。3月12日,交通运输部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建立信息互通、合作互动、重大报道先期策划、交通运输新闻定期直播发布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反应等合作机制。5月,交通运输部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以预案为指导,加快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总体上看,修订后的预案相比2005年印发的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的定位,理清了应急预案体系,明确了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机构组成和职责,极大地丰富了应急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同时也强化了应急保障建设内容。

  公路交通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更加明确,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方面,确定了应急管理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即在部级层面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日常管理机构、专家咨询组和现场工作组。此外,交通运输部设立了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中心,作为国家级公路交通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7月,武警部队作为国家公路交通应急抢险保通队伍,整体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主要负责公路、桥梁、隧道等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应急抢修保通,以及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重要公路桥隧的管护等。在地方,地方交通部门依托公路养护及道路运输企业,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运力和物资。

  我国公路应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11月初我国北方地区突暴强降雪。11月12日,交通运输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当前恶劣雨雪天气对公路交通带来的影响,充分吸取2008年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教训,适时启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公路应急保通与道路运输保障,尽最大努力防止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拥堵事件。事实证明,未雨绸缪的态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8个省份成功应对了这次强降雪,成为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的一次成功案例。

  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并印发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涵盖了从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到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目的是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这为公路交通部门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增添了一枚有力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