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亮点也许会让你对深圳充满期待!昨日全市城市发展工作会议上,下发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其中重点瞄准了土地 、功能组团、教育、安全、交通,通过提升城市质量提高市民幸福感的意图明显。不过南都记者也看到,这些目标多定在2015年实现,4年之后,深圳能达到这些目标吗?全体深圳市民将见证这一决定的实施。
亮点一
交通:欲辐射东南亚
●形成深港半小时和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
●争取将国家铁路粤赣线引入深圳东站
深圳的城市影响力不仅要辐射泛珠三角,还要辐射到东南亚地区。昨日,深圳明确提出争取将国家铁路粤赣线引入深圳东站,同时未来4年将增加51公里的轨道,并基本完成河流治理。
深圳铁路线路少被人们诟病已久,深发(2011)8号文透露的粤赣线是否意味着深圳要增加新的铁路线呢?南都记者了解到,粤赣线是国家铁路网络中重要的组成环节,从规划上看途经深圳坪地地界。深圳若将粤赣铁路引入深圳东站,则极大提高了深圳对华东的辐射能力,使两地加速往来。不过,此条线路仍在争取之中。
城市质量中交通占据重要地位。昨日会议上不仅提出要以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加强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建设,积极推动组团内部就业,居住、交通和游憩的功能符合有机衔接,着力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而且依然要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目标,到2015年,深圳会形成总长229公里的城市轨道网和七横十三纵干线路网,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到今年6月30日,深圳将建成178公里的地铁网络,换言之,4年之后,深圳将增加51公里的轨道网络。
在修建地铁的同时,深圳为提高城市辐射力,还将加快对外通道的建设。包括珠三角城际轨道、深中通道、深港西部快速轨道、东部过境高速建设,形成深港半小时和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另外,深圳加快大空港综合枢纽、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段、厦深铁路建设,将城市辐射范围拓展到泛珠三角乃至东南亚地区。
亮点二
城市安全:加强地震预测
●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严格保护基本生态控制线
●保障城市食品安全
●加强核应急管理
此前城市安全并未引起民众的注意,而日本地震则让深圳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城市安全的迫切性。昨日,城市安全也首次被列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内容当中。
决定中对于城市安全明确了三方面的内容,包括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保护基本生态控制线。在保障城市空间安全方面,则明确了加强城市蓝线、紫线、黄线、橙线、绿线五线管理,确保城市水系、历史文化、市政基础设施及城市危险设施安全。
市民对城市红线较为熟悉,这么多颜色的线代表什么呢?根据业内人士介绍,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局限的节制线;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不过,最受关注的是关于地震和核辐射这样的流行词汇。深圳将对于城市地质安全,加强地震预防预测,规范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保障城市食品安全,到2015年实现食品抽查合格率达96%。同时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将加强气象减灾、核应急管理、人民防空、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工作,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构建覆盖全市及时高效的应急救援网络。
亮点三
教文卫:绿化覆盖超半
●全年阴霾天数低于120天
●实施原经济特区外公共设施倍增计划
●城区河流水指标常年达到景观水标准
提升城市质量和市民的幸福感,教育、文化、卫生是最基础的项目。深圳提出,到2015年将实现每个功能组团拥有1-2家三级医院,居民居住500米范围内有基础教育设施、15分钟内可以到达社区服务机构。对于二元化明显的关外,将实施公共设施倍增计划。
据悉,为了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圳将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提高网络化水平。实施原经济特区外公共设施倍增计划、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的供给能力,促进全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到2015年实现轨道站点15分钟出行覆盖范围占全市常住人口50%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6%。此外,市民关注的多条河流也将治理达到景观水标准。为此,加快深圳河第四期治理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观澜河、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干流治理,城区河流水指标常年达到景观水标准。同时,深圳会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的规定指标之内,全年阴霾天数低于120天。全市推广建筑屋顶和立面的立体绿化,建设成绿道网2000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形成覆盖全市彼此连通的自然生态系统。
亮点四
规划:
追求一百年
不落后
在不少规划学者眼里,在过去30年中,深圳的城市规划原本挺超前的,但仍然赶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本次《决定》中引人注目地提出,深圳将努力追求城市规划建设水准一百年不落后。
深圳被誉为国内第一个规划出来的城市,但关内外差距很大。王荣来深圳不久,就对关内外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提出尖锐意见。他说,特区外叫“农村包围城市”,特区内叫“城市包围农村”,“我看这两句话形容深圳这个城市特别形象,就是这个现象,就是这个格局。”此番在《决定》里,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被放在突出位置。深圳市委提出,充分展现深圳年轻、现代的形象,让现代化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名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追求城市规划建设水准一百年不落后。”
在具体实施中,推进城市建筑的现代化,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坚持现代风格。实施杰出建筑和公共艺术精品计划,打造一批能够引起共鸣,具有时代感、标志性、独创性的现代化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目前,深圳在前海开发中,就规划将因地分布地标性建筑,以塑造丰富的城市景观层次。
此外,深圳还将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初步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亮点五
土地资源:
土地整备释放用地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而在经济飞速跨越的背后,这个年轻城市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曾忧心忡忡表示,目前,深圳未利用土地4360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23%。同时,政府能够掌控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全市新增土地供应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如不进行建设用地清退,到2020年深圳实际可使用建设用地规模仅约78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剩余可建设用地普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各类利益关系纠结在一起,清理和改造难度巨大,制约了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来看,深圳2008年每平方公里土地G D P产出为4亿元人民币,虽然在国内领先,但还不到2005年新加坡(14.2亿元/平方公里)的零头。
此次深圳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发力。在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力争到2015年实现万元GDP建设用地累积下降25%,并通过土地整备释放出15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
为破解空间之困,深圳还提出,采取入地下海拓展空间的模式,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海洋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挖掘空间资源潜力。
■ 专家点评
原来注重城市气派 现在考虑人的需求
深圳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袁易明教授认为,过去30年,深圳经历了工业的发展,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工业化。“深圳在‘面上’有了城市的概念,但城市不仅是几条大街就够了,在‘里子’上却落后了,跟真正的城市核心概念有一定的差距”。
袁易明建议,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升城市的质量。首先在规划上要考虑人的因素,满足城市里人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要有更多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水平要跟上。“城市发展思路上要做些调整,以前讲现代化,城市要气派,现在要围绕人的因素,以人为本”。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王莹 任笑一 刘凡 周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