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县、乡党委换届,选好干部是关键。选优配强班子,科学考察干部是基础。”在湖南省邵阳县委组织部近日制订出台的《“拾遗补缺”干部考察办法》中,被选干部的“家庭道德”和“心理健康”成为10项考察的重要内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被选干部着实受到了考验。
办法规定了10项考察内容。在干部道德考核时,要求进行家庭道德鉴定考察,由干部家属、社区、邻里对干部遵守家庭道德情况共同出具道德鉴定并进行公示;对提拔调离不满一年的干部要到干部调离前的单位进行业绩追溯考察;对肩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的干部要到工作现场求证考察;请医院的心理专家一并参与干部心理健康考察;将干部的经济收入、亲朋从业情况晒于网上等等。
据悉,该《办法》是邵阳县委基于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在全面履行上级常规考核干部内容、范围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延伸干部考察内容,创新干部考察形式,对常规考察外确需引起重视的内容进行拾遗补缺式的考察。
邵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彦博介绍说,该《办法》是经过实践总结摸索建立的,目的是全方位、多视角、系统细致、立体式考察干部。
《办法》的实施激活了一池“春水”。该县郦家坪镇原人大主席肖剑,长年在偏远乡镇默默无闻地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泥巴干部”,通过这次考察,被县委重用为霞塘云乡乡长人选。他自豪地说:“‘拾遗补缺’把我们这些一度被遗忘的老实人也拾起来了。”
这一《办法》增强了家庭的和谐,许多干部家属高兴的说:“干部选用就应该过家属关,当官忘了家,外去采野花,人都没有了,我还指望他当什么官。”
据了解,在邵阳县此次乡镇党委换届中,该县“拾遗补缺”考察干部1176名,其中追溯考察22名乡镇班子成员工作业绩,现场求证考察31个重点项目建设。有59名干部因业绩突出,群众公认被提拔重用;有1名干部因家庭道德鉴定被配偶投反对票而暂缓提拔;有2名领导干部因心理抗压能力较差,被改任非领导职务;有4名干部介入亲朋经商谋取私利,被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邵阳县委书记蒋耀华认为:“干部考察结果是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拾遗补缺”干部考察办法,将以往人们不太关注的东西纳入了组织的考察内容,对于全面了解干部,提高干部工作的公信度,实现党委换届风清气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使该《办法》落到实处,邵阳县还相应建立了干部优、劣绩档案,干部考察结果群众评议制,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公布了“实事求是说干部”专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