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1.2亿人次受灾,转移安置人口149.32万人次,倒塌房屋28.6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38.75亿元。
山东省救灾减灾工作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就:一是灾民救助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通过健全完善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监管机制,全省灾民救助制度逐步规范有序。五年来,全省投入救灾资金12.03亿元,调拨救灾物资折款1.3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1276.74万人次,重建灾民住房22.47万间,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医,维护了灾区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和应急救助机制逐步健全,灾害应急救助能力迅速提升。2007年6月,省政府成立省减灾委员会。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有16个市、136个县(市、区)成立减灾委员会,标志着我省救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同时,全省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已经遍及所有市、县和大部分乡镇(街道)、社区和行政村。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已基本形成,救灾仓库共123个,其中省级库1个、市级库17个、县级库105个,并逐步建立了一支遍布基层乡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大大增强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三是综合减灾逐步深入,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各级减灾委和民政部门结合“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活动,全面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预案演练,积极推进减灾救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大大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
山东省救灾减灾工作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就:一是灾民救助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通过健全完善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监管机制,全省灾民救助制度逐步规范有序。五年来,全省投入救灾资金12.03亿元,调拨救灾物资折款1.3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1276.74万人次,重建灾民住房22.47万间,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医,维护了灾区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和应急救助机制逐步健全,灾害应急救助能力迅速提升。2007年6月,省政府成立省减灾委员会。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有16个市、136个县(市、区)成立减灾委员会,标志着我省救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同时,全省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已经遍及所有市、县和大部分乡镇(街道)、社区和行政村。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已基本形成,救灾仓库共123个,其中省级库1个、市级库17个、县级库105个,并逐步建立了一支遍布基层乡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大大增强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三是综合减灾逐步深入,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各级减灾委和民政部门结合“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活动,全面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预案演练,积极推进减灾救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大大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