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出现的地震,再次使应急避难场所进入到市民的视线。“不知道淄博市应急避难场所有哪些?”近段时间,不少市民打电话询问。
鲁中晨报全媒体记者 张永成
全市已建20处应急避难场所
“目前,我市共建设应急避难场所20处。”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介绍,淄博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而且数量与质量都要高出北京、沈阳等一线城市。在建成的大型应急避难场所中,淄博人民公园等避难场所均达到一级标准,可同时容纳避难人口4.2万人、安置受助人口30天以上。
目前,中心城区所有应急避难场所门前与附近主要道路路口,都设置了明显的“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未来几年,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将达到23个,并且逐渐向社区、中心镇转移。今年,应急办将联合地震、规划部门,准备编制覆盖全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并且准备制定《淄博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
应急避难设施还需完善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市民能说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但对于应急避难场所里有应急设施,多是“一头雾水”。而应急设施包括应急物资中心、应急医疗区和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水源、应急电源、应急厕所等。
13日上午,在淄博莲池公园这处避难场所,公园门口注明了“应急物资中心、应急医疗区和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水源、应急电源”等避难设施的区域。但根据指示图,记者根本未发现有任何的应急避难设施。询问在公园里散步的市民,几乎没有人说出这些应急避难设施的位置,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在张店儿童公园,应急避难设施也是少得可怜。
对此,淄博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周主任表示,淄博市应急避难场所由其产权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建设和维护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而购置这些避难设施不是一个小数目。以火炬公园为例,建设的直饮水设备总共花费60余万元,一个应急厕所花去的费用为15万元。缺乏到位的资金,使得一些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设施未及时设置。“当然,像应急指挥中心等一些应急避难设施,只有灾情出现时才会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