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年内再建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王英  发布时间:2011-05-08  查看次数:601

    在已建成桐泾公园、吴江公园、昆山滨江公园三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我市年内将再完成建设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的。副市长梅正荣出席会议。

  据介绍,苏州去年共发生小震8次,最大为去年12月31日吴中区2级地震。今年1至4月份,苏州共发生小震5次,最大为4月4日发生在太仓的0.9级地震。

  我市目前正全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处置能力三大工作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了9个前兆微观监测站、53个地震宏观观测站,初步建成地震微观监测网和宏观观测网。其中,微观监测站有23个观测项目。在苏州及邻近地区发生地震15分钟内,苏州的测震台网可把地震时间、地点及震级及时、准确地发送出去。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地震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能够形成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

  从2009年开始,我市陆续建成了桐泾公园、吴江公园2个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昆山滨江公园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苏州公园、桂花公园、园区南施公园、吴中区澹台湖公园、高新区玉山公园、张家港梁丰生态园、太仓金仓湖公园、常熟市青墩塘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都将在年内完成建设,从而较大地提升我市的震害防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