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互助土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两大体系建设,卫生工作亮点频显,全县已建成以县级为中心,乡级为枢纽,村级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近年来,互助县积极争取财力、人力,做大县级医院规模,强化乡镇卫生院综合能力建设,不断改善乡镇卫生院诊疗条件,突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救治中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及乡村医生在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确保农民“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
两年投资1871万元,不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修建了东沟、五峰、加定等卫生院业务用房,完成了县中医院住院楼项目,对蔡家堡、东山、西山等5个边远乡镇的27个村卫生室“空白点”进行了改貌新建;为17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卫生服务用车,为县乡村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150件。截至2011年5月,乡卫生院标准化率达100%,村卫生室达93%。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即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管理,重点规范药品配送环节,提高基本药品使用率。从2010年11月起,全县乡镇卫生院和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了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付费工作,初步建立了医疗救助“一站式”和“惠农卡”参合金筹资机制,全县新农合实现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即时结算制,有效降低了农民负担,全县参保率达98.55%。为19个乡镇34万群众发放医院服务卷,建立群众健康档案近33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