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喂猪”与价值链条崩塌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佘宗明  发布时间:2011-07-06  查看次数:1181

  近日重庆市发现,有2.5吨问题奶粉流入市场,被卖到5家养猪场喂养仔猪,这些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最高超标515倍。猪吃了毒奶粉后,会出现拉稀症状;吃了残留毒素的猪肉,可能对人体有害。毒奶粉销售商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提起公诉。

  三聚氰胺来袭,猪也未能幸免。当毒奶粉“十面埋伏”点染出猪的生存厄境,谁又能若无其事地说:这是猪之灾,不是人之祸?

  “毒奶粉喂猪”让人义愤,缘于它暴殄生灵,戕害着猪的肌体,更在于它是“毒食品屡禁难止”局面的延续。三聚氰胺、地沟油、红心蛋……在长长的毒食品名单上,总写着“对生命无敬畏,对责任无恪守”的字样。在“牛栏关猫”的监管环境下,在容忍底线上移的文化氛围里,我们一眼看不到罪恶名单的尽头。

  尽管“严惩不贷”的政策呼声早已沸腾,“绝不姑息”的公权表态很是铿锵,毒奶粉的阴魂不散,瘦肉精的禁后复出,却讥讽着监管的孱弱乏力,恶化着乏善可陈的食品生态,荡涤着民众信心。公义总是阙如,人心已然凛冽,公共安全界面的一地狼藉,催人发问:“毒食品”这藏污纳垢的纪实文,究竟何时才能画上句号?

  “毒奶粉养猪”的惨淡现实,无疑作出了回答——食品安全之路,依旧路漫漫其修远。纵然防不胜防的毒食品曝光,已让公众杯弓蛇影,纵然人际的信任链条一再被割裂,那些人人唾弃的毒素,压根没半点“知难而退”的意思,没打算退出小丑乱舞的舞台。因为,在利益投机者的短视症下,只有对物欲的权衡、利润的盘算,毫无良知膨胀、“道德血液”的增稠。

  你可以抨击商家“耻感泯灭”,拷问法规“积弊待解”,呼吁民众“维权升级”,但毒素频至的怪现状,远非怒斥能消弭。制度“短板”的填补,民众警惕心的加重,似乎离“药到病除”太远,止不住某些逐利者的价值崩塌。“利益本位”的蒙蔽,让他们淡忘了自律与法规的多重制衡,而步履缓慢的制度修复,对“卑鄙成为卑鄙者的摇钱树”鞭长莫及。

  学者秋风感叹:“在失去精神维度的商业社会中,大家都在‘制造和满足无穷的欲望’,并形成高效率的相互伤害体系”。毒食品频发,诠释了“相互伤害”的深重。它堆高着我们生活的现实风险,并瓦解着文明的城墙。凭监管的“真刀实枪”化,堵不了人性中恶的缝隙;价值秩序的重塑,反倒更举足轻重,它糅合起细碎的道德律令,摒弃观念的渣滓,浸润成人们共同恪守的常识,填补着真空化的价值储藏。

  毒食品不是“打不死的小强”,前提是有“刮骨疗毒”的坚毅;人性的幽暗面,也能消解于价值秩序的清晰中。当价值链条渐归完好,制度漏洞也打上了补丁,面对猪之灾,我们也就不至于徒有悲呼:“小猪,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