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国际健康城市 北京出炉路线图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关春芳  发布时间:2011-08-27  查看次数:439

    《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近日正式颁布。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郑重宣布,这意味着今后,首都人民不仅要争做健康北京人,更要齐心协力创建健康北京城,也就是要把北京建设成国际水准的“健康城市”。

  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高幸福度为目标,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为此,要控制和消除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利于健康的各类经济、社会、环境、卫生服务等因素。

  首都北京在创建卫生城市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及健康社区、健康促进示范村、健康城区等健康创建活动,北京人的大卫生理念得到确立,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提升,城市的健康状况得到了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市民更加期待生活在和谐宜居的健康城市中。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

  市爱卫会办公室主任刘泽军介绍,《规划》从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创建健康北京,并将以与健康、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的35项主要指标为核心,全面促进首都城市以及人群健康水平的大幅提高。《规划》颁布后,健康北京建设将围绕促进居民健康、强化公共卫生、提升医疗服务、优化生活环境和加强行政监管五个方面28项具体任务开展创建工作。各区县将制定本区域内的具体行动计划,广泛调动社会各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预计到2015年,健康北京建设将实现居民健康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人均期望寿命增长1岁、婴儿死亡率4%。以下、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以下的总体目标,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居民生命更加安全的具体目标。市卫生局雷海潮副局长说,人均期望寿命是用现代人的年龄别死亡率来推算现在出生的人能活到多少岁。我国周边如泰国、新加坡、韩国都比我国人均期望寿命高,日本已达82岁,尽管增长放缓,但还是在持续增长,借鉴各国经验,我们从提供好服务、消除不利环境、减低过早死亡和慢性病死亡、改善个体生活方式等方面共同努力,有希望、有能力继续提升首都人均期望寿命。

  从首善之区,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如今“世界健康城市”是对北京未来发展的又一个新的跨越。

  受市卫生局委托,本刊今日第40、41版通版详细解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