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会加速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一旦供氧量减少,就易诱发心脑血管的疾病。这主要还是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低温会促使血管收缩,血压也会相对增加,加上寒冷引发的颤抖,加速身体耗损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体温,使得心脏负荷增加,提高心脏病发的机会,所以冬天应该留心血管的畅通与身体的保暖。
为了保持血管通畅与维持血管弹性,现代人平时就应注重饮食的保养。一般而言,身体的血管问题,主要还是来自血脂肪沉积对血管壁内产生的影响,当血中的胆固醇或三酸甘油酯过多时,会使血管变得狭窄,失去弹性,一旦血管阻塞,就会中断血流,导致细胞缺氧坏死,同时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包括心脏、脑部以及肾脏都会连带受到波及,因此心血管所造成的各种疾病就会如骨牌效应般的发生。许多专家都建议控制血脂肪与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工作。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五原则:
一、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身体的“坏”胆固醇来源主要还是来自饮食,因此,第一步就必须先从饮食中减少胆固醇的摄取。哪些食物含有大量胆固醇?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胆固醇只存在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不含任何胆固醇,其中以动物性食物的内脏含量最多,例如脑、肝脏、肾脏、胰脏、肠子,其次才是海鲜类的鱿鱼、花枝、虾、鱼卵,至于蛋、肉类也是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不过,现代人摄取胆固醇的来源,主要还是经常吃的食物,以蛋、全脂奶、牛排和烤肉、碎肉食品为多,如汉堡肉或水饺、热狗和香肠等速食食品,是使胆固醇增高的来源,这些食物都应该加以管制才行,至于不含胆固醇的五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平时可以适当食用。
二、留意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饱和脂肪酸是天然油脂成分之一。饱和脂肪酸会提升胆固醇的形成,尤其食物中胆固醇的量越多,升高的效果就越明显,所以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也是威胁心脏的幕后杀手。要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就要避免过多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一般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大多是动物性食物及油脂,例如猪油含有40%饱和脂肪酸,牛油也有50%的饱和脂肪酸,再加上动物脂肪组织中原本的胆固醇,更容易造成体内大量胆固醇的形成。即使有些植物油本身不含胆固醇,但是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的烤酥油、椰子油、棕榈油或是相关的制品,也都是促进胆固醇上升的来源,对心脏的危害相当大。
三、减少高盐的加工食品:
盐是氯化钠的成份,钠被认为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盐吃得越多的地区,得高血压的人口也越多。饮食中盐的来源,除了食盐外,味精、乌醋、酱油、蕃茄酱等各种调味品也都是高盐食品。一般高盐的食物都是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钠约占一天摄取钠的四分之三,因此,只要少吃加工食品就能有效减少钠的摄取,建议平日饮食多用新鲜食材,配合低盐烹调,少用桌上的盐罐,椒盐罐、蒜盐罐及酱油、乌醋等,就能明显降低对心脏血管的负担。
四、避免刺激性的饮品:
刺激性的饮品有酒以及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乐等。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曾被视为一种舒缓药物,可帮助血液循环,对心脏有利。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酒量控制不当,不仅会影响心室规律跳动,使心肌血流减少,而且也会造成血压上升,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无疑是提高心脏病发作的诱因。咖啡因算是一种强力的麻药,它对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也会影响心肌收缩和加快心律跳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动脉硬化与心律不整的人会有潜在的危险,尤其任何一种三合一的咖啡或奶茶对身体都不利,由于奶精中所含的椰子油和玉米糖浆,在糖和咖啡因的作用下,间接提升体内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加速血管硬化和得心脏病的机会。
五、增加纤维质的食物:
纤维质是植物食物中一群不能被身体消化的醣类。食物的纤维质对身体健康相当重要,尤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效用,膳食中的纤维能在肠道与含大量胆固醇成分的胆汁结合,增加粪便中胆酸和胆盐的排泄,迫使肝脏将更多胆固醇制造成胆酸,促得体内胆固醇在正常管道中代谢掉。
一般而言,纤维质分为水溶性与非水溶性,水溶性纤维存在大麦、燕麦、豆类及各种水果中;非水溶性纤维则以米糠和麦麸皮最多,蔬菜的粗梗和水果果皮也不少。多吃纤维质有助于降低血脂肪、净化血液。研究发现,每天只要吃半杯到一杯煮熟的豆子,不管是黑豆、黄豆、扁豆、菜豆、碗豆等,都可减少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