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很陌生、很有距离感的职业。
如果简单地描述一下这个职业人群,恐怕就是勾勒出以下这幅典型场景: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发作,人们可能会躲得远远的。因为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狂躁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但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却不行,越是这样他们就越得冲到最前面。面对患者情绪失控的狂躁甚至大打出手,精神科的医生必须选择迎上去勇敢面对,靠心理疏导和打针吃药控制患者的病情。
精神科医生的日常工作场景是个什么样子?他们的生存状态怎样?又承受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压力?
近日,本报记者就部分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和生存现状进行了采访。
高风险职业练就好心态
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每年10%以上的医护人员会受到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的攻击
2003年的一天,一名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求助电话,打进了北京回龙观医院。电话里语气急切,要求医院赶紧派人接患者住院。
原来,这名精神病患者当时正处于情绪失控状态,拿着刀见人就砍。
医院迅速派出的两名医生第一时间赶到了患者家里。
先是一名医生被砍到手臂,当李京陆副主任医师从后面一把将患者抱住时,没想到他突然转回身,一刀扎中了李医生的右眼,最终导致李医生的右眼完全失明。
还有一次,一位精神病患者就诊时,趁人不备跑出医院,在医院附近的京藏高速路上乱跑,手里还拿着刀。
情况危急!
一位医生不顾自身安危上前试图将他带到安全地方,不料患者一刀扎在了他的的腹部。
……
不只医生,就连精神科的护士也会面临危险。
半年前,回龙观医院的一名女护士试图控制住一位躁狂状态下的患者,不料被患者压到腿部,造成韧带拉伤。虽然经过了手术,但至今走起路来伤腿还是使不上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精神类专科医院,每年10%以上的医护人员会受到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的攻击。
毕竟,精神病患者一旦发作起来,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有的患者发病时会对周围的人进行身体攻击,有一位医学老教授就被正在发病的患者从楼梯上推下,头部受伤当场昏迷。
有的患者虽然不动武,但会对医生护士不间断地进行谩骂侮辱,这种言语攻击几乎每个精神科的医生护士都遇到过。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病情一发作,就给北京安定医院各个相关科室打电话谩骂,一骂就是1个小时,电话中不说要反映什么情况,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在骂,有时一两个月打一次,有时两三天就打一个电话。
患者情绪失控会打人骂人,但当病情稳定后,有的患者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甚至向医生护士道歉;有的则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位医生对记者说,“嗨,有时挨一拳一脚的,打了就打了,因为他们是病人嘛,我们都习惯了。”
北京安定医院医务科长盛利霞副主任医师说,我们精神科的大夫都练就了这种好心态,但这种心态的背后是需要经过很长的一个痛苦折磨过程。
心理压力比综合医院医生大
精神科的医生们心理压力比综合医院的医生压力更大。如果患者在病房出现外逃、自杀、自伤、打架等行为,医院都会视为责任事故
据精神专家介绍,世界上的各种精神疾病多达400多种,我国有100多种。现在的各种精神疾病发病率已经达到正常人口的4~5%,这还不包括那些亚健康状况的人。
精神病人需要更多的关爱。但治疗和照顾他们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一般发病期的精神病患者被送到医院后,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控制病情。
这期间,患者会随时出现外逃、自杀、自伤、打架的突发行为,所以精神科医生上班时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北京回龙观医院王绍礼副院长对记者说,由于我们精神科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一些情绪失控的患者,所以精神科的医生们心理压力比综合医院的医生压力更大。如果患者在病房出现外逃、自杀、自伤、打架等行为,医院都会视为责任事故。
今年8月的一天,两位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打架,护士上前劝阻,被其中一位患者举起的垃圾桶砸中头部。
至今,这名护士一上班就感到害怕,产生一种职业恐惧感,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对于精神科医生的压力,盛利霞副主任医师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症状的压力和与病人沟通困难的压力。
比如精神科医生在给患者用药前,一般会给患者做一些相关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有位患者在做心肺检查时冲动起来,一把掐住大夫的脖子,把大夫顶到了墙上。
“白天医生护士多,还相对好些,夜间急诊就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有的家属实在没有办法了,晚上找警察把病人送过来,所以夜班的风险非常大。”盛利霞说。
如果遇到患有“钟情妄想症”的有些患者,大夫会感到更加紧张。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件事情:
一位精神病患者自从到医院就诊后,自认为这位大夫爱上了他,当被拒绝后,患者觉得这位大夫是在考验自己,于是患者有时在医院门口等候,有时还跟踪大夫下班。有一段时间,这位大夫不得不让爱人每天接送自己上下班。
低收入致人才流失严重
国家对精神科医生有补贴政策,但多年来仅限于“对三级甲等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科工作8年以上的医生给予每月30元的补贴”
职业的高风险和高压力并没有给精神科的医生带来高收入。据统计,北京综合医院医生的年平均收入是9万元,而精神类三级专科医院医生的年平均收入是6万元。
一位精神科医生对本报记者感叹说,我工作20年了,现在是高级职称,收入还不如我们医院门口早上卖鸡蛋灌饼的小贩。
对于精神类医生收入低于综合类医院医生的问题,王绍礼副院长介绍说,精神科的患者住院时间长,病床周转慢,检查治疗项目相对少,仅有的几项测查收费基本是十几年来没有变。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一般由于病情影响大都没有工作,婚姻家庭不完整,很少能组建家庭,大多处在贫困线上,基本属于贫困群体,所以,医院在经济收入上很难提高。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对于精神科医生的高风险职业特点,尽管国家有补贴政策,但多年来,执行的是“对三级甲等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科工作8年以上的医生给予每月30元补贴”的规定,而精神科护士以及区县级医院从事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则拿不到一分钱的补贴。
由于高风险、工作量大和收入的不匹配,这些年,精神科医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北京回龙观医院今年就有近30名医护人员提出调动,而北京安定医院每年新分来的医生在干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就选择离开了。
一位医生感慨地对记者说,仍然坚守精神科岗位的医生都是对这项事业充满热爱和感情的,患者内心的痛苦是外人不能体会的,帮助他们解除苦痛是精神科医生的最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