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交女问题根源:成就感教育缺失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卢勤  发布时间:2011-11-24  查看次数:569

[核心提示]这些女孩在成长的关键期缺乏一定的引导和教育,以至于把援助交际这件事当做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以此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是一种错误的“自我认同”。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34岁起担任“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称为“知心姐姐”。20多年来,她致力于对少年儿童及家长心理健康的研究。

  中国青年网11月24日电(记者 张乐)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援交女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这些女孩儿正处于青春期,有的刚十四五岁,其中不乏在校中学生。她们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走上援助交际这条路,对自己的行为又有着怎样的认知?本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

  物质享受——援助交际的原始动机

  “与当下一些流浪儿童被迫流浪乞讨不同,这些援交女基本上都是主动自愿的,就是说从心底来讲她们是愿意的。”卢勤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女孩,对她们比较了解。关于她们的“第一步”,卢勤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即贪图物质享受与自我认同出现偏差。

  不可否认,许多援交女走上这条路只是为了金钱。根据卢勤的研究,很多援交女并非为生活所迫,并不是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只是为了得到更多,过上更好的生活。她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就娇生惯养,到了青春期极易受到社会上消费主义或攀比之风的影响。“可是她们处于这个年龄段,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赚取大量钱财,大多数家庭不可能整天给孩子买她想要的奢侈品。”在卢勤看来,援交女最初的动机很明确,“‘这个来钱快,比干其他工作容易多了’,一个女孩这么跟我讲过,她在超市一天一天地站,才只能拿到很少的钱,还要看老板脸色、顾客白眼。她们觉得援助交际挣钱更轻松。”

  卢勤说:“援交女为了吃好穿好用好甘心这么做,可是我们不能只盯着这一点,应该看到,她们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家庭、社会、教育都脱不了干系。”卢勤对当下“女孩要富养”的观点并不完全认同,“从小被给予太多,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惰性心理,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从小没吃过一点苦,养尊处优惯了,花钱大手大脚,总想着享受,但家里却给不了那么多;现实满足不了需求,一旦接触到其中的一些人,她们就极易走上这条路。”当然,卢勤也指出,当下的社会风气对她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名牌消费、爱慕虚荣、盲目攀比……援交女年龄都不大,她们对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对这些不正之风基本没有抵抗力,很容易尾随其后追逐浮华。

  认知偏差——成就感教育的缺失

  提到援交女错位的“成就感”,卢勤向记者说起自己做知青插队时的见闻。“当时一些插队的知青里有经常偷东西的人,他们其实也不全是因为家里穷或想要得到这些东西,只是已经形成了习惯,他们偷东西得逞了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有个人甚至能够用手指从滚烫的热水里夹钱,他为此很是得意。在他看来,这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比起父母,她们可以更轻松地获得她们想要的东西:衣服、零花钱,甚至有些女孩起初只是为了能上网、买零食……“在她们看来,不用花父母的钱,自己有钱可支配就是价值实现,不是羞耻感,而是成就感。”卢勤对援交女错位的认知很是心痛。

  卢勤说,社会对孩子成就感方面的教育是欠缺的,“帮助别人、自强自立这些积极的正面引导目前来看做得还很不够,一个人获得成就感的途径很多,但当下学校或者家庭的教育和培养明显不足,使得本来让人深感遗憾痛惜的事在她们看来都无所谓,甚至会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成就感教育的缺失,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多位一体——避免下一个援交女 

  谈到援交女的出现,卢勤首先提及的就是家庭教育。“援交女的产生,父母的管理是重要因素,女孩要自尊自爱,要有羞耻感,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最基本的教育,可有些父母做得还远远不够。”卢勤认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定得有父母给予重要的扶助和引导,包括一些价值观念的传输,避免孩子的道德观念出现偏差。

  如上文所说,社会环境对援交女的出现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根据卢勤这么多年的研究,一些女孩走上这条路,也不乏受“坏”朋友的影响,被人“拖下水”。“因此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应该是多方形成合力,包括社会治安的整治、全民道德的提升等。”卢勤表示,要减少此类事件发生,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要真正从家庭引导出发,结合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多位一体给予关怀。同时,她认为,国内关于青少年保护的法律并非空白,只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也没有贯穿到家庭的日常教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