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男性肺癌发病居榜首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王宁 吴红月  发布时间:2012-02-24  查看次数:677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期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肿瘤的特点是其细胞数量的增加超过宿主生长、修复和增殖的需要。恶性肿瘤与心脑血管病及意外事故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三大死亡原因。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900万人以上,死亡约500万人,并呈逐年增高趋势。因此,攻克癌症病因、找到解决方法成为人类的首要任务。

  警钟为谁而鸣

  北京作为国际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造成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随之改变。其癌症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大城市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之间,对北京市的肿瘤发生情况进行了持续的监测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恶性肿瘤自2007年开始连续4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首位。以2009年为例,北京市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6765例,发病率为297.04/10万。其中,男性新发病例18902例,发病率为303.08/10万,女性新发病例17863例,发病率为290.91/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男女比例为106∶100。

  近十年来,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一直位于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前三位。从不同性别角度来看,近年来北京市男性前三位恶性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女性前三位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

  男性肺癌发病一直高居榜首,在2008年发病率第一次突破70/10万大关,遥遥领先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男性肝癌发病率上升较为平缓,但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速度仍值得注意,其发病率在2007年超过肝癌,成为北京市男性第二位高发的恶性肿瘤。

  多年来,乳腺癌一直是北京市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上升之迅速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女性肺癌、结直肠癌也在近十年中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癌症发生因素与什么最相关

  导致肿瘤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生活中情绪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研究资料表明,约有1/3的男性恶性肿瘤和60%的女性肿瘤的发生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并证实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的人群,癌症发病率较摄入量低的人群大约低50%,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多种癌症,明显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对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口腔癌和喉癌等的证据最为充分,对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证据也比较充分。

  1991年,英国肿瘤流行病学家R·DOLL就提出合理膳食可使胃、结肠癌的死亡率降低90%,使口腔癌、食管癌、咽癌、胰腺癌、胆囊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降低20%,并可使癌症总死亡率下降10%。大量摄入蔬菜水果的人群,癌症发病率大约低50%。

  如何实现早发现早预防

  肿瘤作为一种疾病,自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早期发现不是没有可能,关键在于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程度如何。

  WHO专家提出的恶性肿瘤的“十个”早期征兆:(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 (2)疣或黑痣有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发、溃烂或出血等改变; (3)持续性消化不良;(4)吞咽粗硬物有哽噎感,胸骨后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5)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肿块;(6)持续性声哑,干咳或痰中带血;(7)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8)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9)久治不愈溃疡;(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

  总的来说,在不明原因的不适持续较长时间后,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必须指出,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但应及早就医。

  谁是重点的防癌人群

  来自深圳的数据显示,肝癌平均发病年龄52.4岁、胃癌58.2岁、结肠癌58.2岁、食管癌是59.3岁……癌症多在50岁后高发。

  人过50岁就进入了多事之秋。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家外又是中坚力量,压力大应酬多,身心极易疲劳。50岁后不论男女,身体都会出现一个更年期状态,这个时候体内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原本能被免疫系统控制的癌基因或是突变的细胞,随着年老体衰,免疫细胞对其清除力下降,进而诱发其癌变。

  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潜伏下来,比如诱发宫颈癌的HPV病毒,从宫颈糜烂到最后癌变可能要经历10多年,一般多在40—50岁以后才发病。因此,防癌至少要提早20年,也就说35岁以上应每年到专科医院进行1次防癌体检,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专家建议每年做1—2次预防体检为宜。

  WHO提出: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40%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20%的癌症是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的。目前在政府层面,正下力量进行科普宣传,并通过政策引导人们重视疾病的发生。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就积极组织“妇女两癌、肺癌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远离恶性肿瘤成为“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的目标。对于个人,专家呼吁应做到保护环境、远离烟草、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

  生物疫苗抗癌将成趋势

  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女常见恶性肿瘤,每年有20万人因此死亡,占全球因此死亡人数的80%。我国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超过13万人,死亡人数约为3万人。

  目前已经确认,几乎所有的子宫颈癌都是由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其中70%以上又是由HPV16和HPV18两型病毒引起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曾做过全国7个地区19家医院1244名子宫颈癌和宫颈高度病变患者的多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妇女中84%的子宫颈鳞癌也是由HPV16和18型引起的。

  全球通过疫苗的方法来抗击癌症的相关研究已经有10—20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唯一通过研发并获得了美国FDA批准的、对癌症具有抑制作用的疫苗,就是针对预防HPV16和18的宫颈癌疫苗,它可降低70%宫颈癌的发病率。由于HPV疫苗只能预防HPV感染,不能治疗,所以,只有在感染风险到来前进行接种才能获得最好的保护。疫苗需在6个月内完成3次注射,方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跟踪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并无减弱迹象。如今,疫苗已在欧盟、亚洲、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有消息表明,中国政府也正在为HPV疫苗在本土落地而努力。在世界范围内,以疫苗来预防癌症发生的技术研发已逐渐延伸到更多的肿瘤中,如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肾癌等肿瘤的治疗中。经权威统计,以前列腺癌为例,进行“瘤苗”治疗的前列腺患者比普通患者总生存期最多可延长1年多。

  未来,随着世界范围对生物治疗,特别是对抗癌疫苗的研发逐渐深入,通过挖掘个体自身的“潜能力”,甚至通过改变基因来治疗癌症的梦想将成为治疗和阻止肿瘤发生的最佳手段。

  相信这一天已不再遥远!